居家抗疫的“定海神针”,社区商业不可小视
  发布时间:2020-02-19 09:44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03年非典之后,互联网电商快速成长崛起,开启了中国商业新模式。2020开年,“黑天鹅”来袭,新冠肺炎的肆虐把人们从公众场合赶到家里,圈进社区。疫情之下,“离家近”成为了最实际的消费推动力。在实体商业领域,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小的,当属社区商业。

近期在参与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笔者观察到毗邻社区的便利店、超市、菜店成为市民们居家抗疫的“定海神针”。远程出行减少,大型购物中心经受冷清的时候,社区商业依然能打,订单量爆发式增长。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的零售业态,既为居民提供了购买便利省去舟车劳顿,又可提供线上下单即时送货上门服务,降低受感染的风险,是疫情期间基层民生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

抗疫已进入焦灼对垒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坚持居家隔离、做好家庭防护就是最大的支持与贡献,而消费者愈发感受到“家门口有商店是多么重要”的事实需求。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做好商贸企业复工营业工作的通知,积极支持具备疫情防控条件的商贸企业,包括超市、便利店、社区菜店等尽快恢复营业。相比于大型商业体,有效解决周边1~3公里的社区商业愈发突显其重要性,也将在基层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积极作用,大有可为。

01

困难的背后是机遇

社区商业是一种在社区范围内以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以便民、利民,满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是城市商业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基本功能包括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需求、服务需求、休闲娱乐需求等。

提起社区商业,我们很少关注到它的韧性,以及它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对供给起到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评价一个商业体的好坏、或者其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它们的弹性和韧性也是重要指标之一。社区商业一直面临诸多瓶颈,如不同程度教育“用户习惯”的难题等,而此次疫情防护的物理阻隔,使作为聚焦“最后一公里经济”的社区商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直接,更有效率的关怀和信心。

“家乐福1小时达”服务,凡是在家乐福门店3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都可享受苏宁易购APP下单,家乐福门店发货,1小时急速到家的O2O购物服务。

比如盒马鲜生,店内和线上订单均处于爆发期,导致了供不应求的现象;苏宁小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19.62%。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是社区商业一个极好的教育市场的时机。仅从生鲜这一个品类来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然发生了改变,以前社区商业生鲜配送接受度低的问题就此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这次疫情防控,将社区与商业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虽然眼下一些零售商家只是被动的“赶鸭子上架”,疫情终将过去,市场终将回归常态,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也是最好的试金石,或将加速催生更具社区理念和社区服务意识的社区商业共同体。一旦达成,其商业势能的释放与后燃效应,都将为未来社区的迭代发展,以及城市本身的治理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升作用。

02

说来容易,做来难

社区型商业讲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困难不少。对于社区商业而言,其核心主要聚焦在周边半径1~3公里内,没有太多选择,因此社区商业打造过程中,更应该从长远出发进行考虑,怎么样让居民买得到、买得好、买得便利、买得放心、买得开心很重要。

政府、开发商、经营者作为社区商业建设的主要参与主体,对社区商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推进民生工程,都把社区商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不断升级的过程当中,社区商业改造与发展暴露出许多与市场环境不协调的问题。

1)政府角色定位不清晰,城市规划长远性不足,社区商业标准制定缺乏科学依据,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社区商业无序发展。

2)开发商仍停留在传统的“住宅快销”的思维模式上,盲目追求利益,在社区商业的定位、规划、设计、招商、运营都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3)社区商业的经营主体未能有效地把握当下及未来的消费趋势,对居民的消费需求理解不够充分,在业态以及经营模式上缺乏创新。

03

未来可期,如何有为?

从开发经营的层面来讲,社区商业的经营本质上是业态的组合规划,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才能产生商业的经济价值。未来消费个性化和体验化将会成为流行趋势,居民消费对商业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作为招商主体,要严格把控经营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理念,建立优秀品牌资源库并制订符合项目定位的招商标准。

在具体业态设置上,要有适度超前意识,用特色化定位来引导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同时结合互联网打造社区商业 O2O 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诸如定制餐饮、定时配送、上门取衣等个性化服务。此外,可以把社区商业变成体验化的生活场景,引进诸如电影院、艺术展览、儿童乐教中心等新型业态。

除了商业本身的打造外,应该重视社区商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创建“社区公约”、“居民食堂”等形式来深化居民的身份认同,把社区商业建设成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活动场所,使居民对社区商业产生情感依赖,从而促进日常消费。

杭州良渚文化村村民食堂

从官方政策的层面来讲,未来城市社区商业建设必须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以政府规划为统筹,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开发商为市场主体,以健全的政策规范为标准,以多方参与的机制体制使社区商业的建设发展良性健康、行稳致远。

一方面,要把社区商业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做好社区商业布局。各地区部门之间要互相合作,资源共享,合理布置社区商业网点的区域分布,避免商业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研究制定社区商业的开发标准,规范社区商业的市场化行为,鼓励和支持生活服务业领域的自主创业,推进生活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多元参与、平等竞争的生活服务供给体系。

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区商业多方参与机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社区商业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开发商、商业管理企业、经营商、社区居民等。因此,从任意单方面去考虑社区商业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政府作为社区商业的引导者,应该建立一种多方参与的长效机制,使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社区商业的建设。

【参考资料】

黄晓微,上海社区商业发展研究

池晓冲,新常态背景下杭州社区商业的发展研究

黄睿、应剑群,社区商业触角这么深,未来它向何方延伸

崔旭升,社区商业大有可为,但未来的机会点在哪?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9/421175.shtml

供稿:张朵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