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单位举行专题会议,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医院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
1月 25 日,武汉市防疫指挥部举行调度会,决定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1300张。
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图
火神山与雷神山的由来
据了解,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其名称并非属地的原名,它是近日被建设者们赋予特殊意义的最新命名。
湖北乃古楚之地,在楚文化传说中,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火神祝融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同自然作斗争的一种希冀,寄希望于火神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光明和幸福,驱除邪恶,消灾免祸,在当下能够代表湖北人民决心战胜疫情的精神。以“火神”作为抵抗瘟疫的意象,毛泽东在1958年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中也用到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另外有专家认为,中华民族的两位祖先之一炎帝也是一位“火神”, “火神山”的命名不仅对湖北人有精神支持,对全国也是精神的提振。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一位神医,湖北也有神农架,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当下,“火神”的命名颇具美好祝福之意。
随后宣布建设的“雷神山”,则在八卦五行中与“火神山”相辅相成。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认为,火和雷在八卦里是相生的,八卦中,火属于离卦,雷属于震卦,都是八卦里克制邪恶的力量。在五行中,东方‘震卦’属木,木生火,所以雷神山、火神山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存在,所以两所医院不是随便命名的,是有关系的。“雷神”“火神”’借助楚国的神话传统、民俗传统,中国的医学传统、创世神话传统,用很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大家振奋精神、万众一心,这是一种精神力量,把古老的文化传统激活,以面对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
空间隔离,是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
空间,是“非典”给人们留下的一个重要教训。“从好几个世纪前开始,传染病一个首要的措施就是隔离。隔离方式虽然不一样,但前提是必须跟正常人分开,没有这个,只能越治越多。最初期应对SARS我们弄得混乱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隔离的空间准备得不足。”北大医院主管基建的前副院长张庆林说。当年,“小汤山”医院七天内建成,是国家力量抗击“非典”的一个奇迹。“小汤山”医院建成后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患者,工作人员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完成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确保零感染”的目标。事后证明,隔离空间的建立,对控制传染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全国青联常委、原国家科委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欣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北京在抗击SARS时期留下的“遗产”——小汤山医院,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座超大城市专门配备用于城市传染病危机处理的备用系统。他建议,类似武汉等超大城市,都应该建一所“小汤山医院”,作为永久性的城市传染病危机处理的备用系统,“哪怕疫病是二十年、三十年一遇。”
“小汤山”版“火神山”建设情况
1月23日,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单位举行专题会议,要求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并同时成立建设指挥部,协调组织施工单位迅速行动,人力和设备连夜进场。24日凌晨,指挥部已调集了35台铲车、10台推土机和8台压路机抵达医院建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等相关准备工作。1月27日,火神山医院第一栋楼完工。按照计划,火神山医院将于2月1日建成,然后进行医疗设备安装调试,2月3日交付投用。
武汉火神山医院效果图
据悉,火神山医院建设用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整体参照战地医院形式,充分考虑当前能够最快采购的建造材料资源,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接诊区、负压病房楼、ICU、医技楼、网络机房、中心供应库房、垃圾处理暂存间、救护车洗消间等构成。医院负责收治确诊患者,通过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通道的方式,以及相对应的零压清洁空间到负压病房的通风系统,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设置包括风淋在内的专用卫生通过设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按照设计方案,医院总床位数为1000床,其中,ICU 30床,确诊床位970床。ICU(极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设置两个病区;另外,设置重症护理病区两个。每个病房按照2人间设计,约18平方米,均配备了供氧系统、负压抽吸系统等。病房设独立卫生间,卫生间配有坐便器、安全抓杆和淋浴等设施。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采用防渗膜全覆盖,污水消毒4小时后排入城市管网,场地雨水则通过专门系统全面收集,消毒半小时后排入城市管网,医疗垃圾按照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专门处置。
火神山医院开工建设采取了5G直播的形式,在网络上向网友实事直播建设进展。这番举动不仅让网友体会到了5G的强大之处,也让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国速度。截至1月29日上午,已经有超2700万网友通过线上观看,他们甚至给自己取名“网络包工头”,还给施工车辆取上了亲切的小名,叉车叫“小黄”、挖掘机叫“小蓝”照明灯叫“大亮”。
其实,与其说是监督,不如说是激励,千万网友守候在建筑工人们的身后,激励着大家与时间赛跑,早日将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视频直播地址:
https://m.yangshipin.cn/static/2020/c0126.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田兆元 “雷神山”“火神山”两所医院的命名来自中国传统
三联生活周刊:“小汤山”隔离模式,对武汉肺炎有何启发?
新华网:武汉将参照“小汤山”模式建专门医院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供稿:董 雷
审核:毛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