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去哪儿了:无处安放的乡愁与城市认同
  发布时间:2020-01-28 17:40   来源:城市怎么办

随着中国最重要节日春节的来临,人们相互之间总会聊到过年的话题,“今年在哪里过年啊?”“什么时候回去啊?”诸如此类。而答案不外乎,“马上要回去了。”“今年不回去了,就在这里过年了,父母也过来了。”当然随着中国老百姓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出国或者去其他城市以度假的形式过年。

春运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场一年一度的“人类大迁徙”之所以厚重,是因为饱含着14亿人的家国情怀。从1980年底“春运”首次出现在新华社报道中算起,春运至今已走过了近40个年头。在2020年,春运的规模预计将达到30亿人次。春运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加速度,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什么是乡愁?

春节是中国人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日子,对家庭的眷恋始终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基因之中。人们说起回家乡过年,是中国的传统和习俗,是乡愁的表现,在外奔波打拼一年后,要陪父母吃年夜饭看春晚,回家看看那曾经熟悉的山水路桥。这其中,乡愁到底是什么,是父母子女的陪伴,还是家乡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山与水?正如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的,乡愁是对母亲、妻子的眷恋,进而升华为对故乡的想念。回家过年是对父母和子女的陪伴。

有谁回家?

在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下,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业机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外出务工和学习,农村的往城市发展,内陆的往沿海发展,小城市往大中城市发展,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

从人口流动的数据来看,在200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1.02亿,占总人口的8.2%,此后持续增长,到2015年达到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十五年间增加了1.45亿人。2015年以后,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有所回落,但减少数量和比例非常有限。流动人口的主体是16-44岁的中青年,占到全部流动人口的68.5%,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是31岁。这一年龄段正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他们的父母与子女没有随迁,亲人的期盼和回乡陪伴亲人,就会成为他们春节返乡的最强动力,即使需要骑行摩托车数百上千公里。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数字只包括居住地与户籍登记地不一致的流动人口,还有大量居民通过考学、就业、投靠等多种方式把户籍迁到了现有的居住地,即住户一致,但是缺乏相应的数据。这一群体同样是春节期间返乡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有谁不回家?

但是,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却选择了春节不回家过年。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即使在春节假期,大量企事业单位进入短暂的休息期,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单位与人员需要坚守岗位,维持城市的基本运行,如医院、公安机关、环卫所等公共服务单位。特别是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全国防控的重点,大量的医护人员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原来值班轮岗的基础上,需要放弃休假来保障疫情的防控。在这里,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抛开工作因素,回到城市化的宏大进程,有越来越多人的父母和子女随迁来到了城市,一家人团圆在城市。2000年以来,中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明显的家庭化过程。按照家庭类型划分,流动人口家庭化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个个人外出流动;第二阶段是夫妻双方共同流动;第三阶段是夫妻和未成年子女共同流动,也叫核心家庭流动阶段;第四阶段是携带其他家属,尤其是老年祖父母辈随迁流动。目前,我国人口流动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的初期,预期会有更多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老人将加入流动进程中来。从人口数据上看,45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占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从2000年的14.9%上升到2015年的20.9%。

现代中国城市家庭结构出现的一个特征是隔代抚养,大量老人随迁到城市,帮助抚养孙辈,这样很多家庭就已经在城市团圆。在这样的前提下,出于假期时间、出行距离与成本、节日开支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下,特别是如果家乡没有特别重要的长辈需要探望,会选择不返回家乡过年,至少不是每年都返乡。毕竟,春节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团圆,而不是在哪里团圆。

新的城市认同

作为从小出生在城市的小孩子来说,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父母或者祖辈的故乡已经不是他的故乡了。也许每年还是会在父母的家乡停留几天,但是,他从小熟悉的环境是现在生活的城市,会产生新的城市认同。

这种新的城市认同,随着居住时间的拉长,也会慢慢地在成年人心中产生。春节不回家,是对故乡的情感割裂,是对过去逐渐模糊记忆的挥别,也是产生新的城市认同的契机。当他们被新的城市彻底吸纳之后,也就在这里生根发芽。

回家的方式越来越多,回家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回家过年,却变得需要理由了。这就是中国巨大的现实变化。

祝每一位在异乡过年的人们新年快乐,在新的城市生活地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段成荣、谢东虹、吕利丹:《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人口研究》,2019年第2期。

2.段成荣、程梦瑶、冯乐安:《新时代人口迁移流动趋势及对策建议》,《中国人口报》2018年7月12日。

供稿:尚宇晨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