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为城来: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学生与杭州城市学者的跨学科交流
  发布时间:2020-01-14 10:09   来源:城市怎么办

1月12日上午,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Harvard ChinaGSD)一行15人到访杭州城研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参观交流。座谈会前,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一行在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人员带领下,参观了位于城研中心大楼的“世界城市博物馆”和杭州城市学研究成果展示,初步了解了杭州城市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更好地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同学们开展跨学科交流,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一处做了精心准备,专门邀请省内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新兴试验点“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共同承办单位,还特地邀请陈前虎教授、汤海孺教授级高工、张卫良教授等来自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杭州师范大学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的城市学者、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近20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重点围绕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人才培养国际化进行学术对谈和讨论交流。

座谈会由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一处处长李明超研究员主持。李明超首先对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详细介绍了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发展历程、工作目标、主要职责。李明超表示,杭州城研中心以打造城市学的杭州学派和一流城市学智库为目标,立足杭州、面向全国,为各级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管理、保护、经营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国际化一直是杭州城研中心的努力方向。希望此次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到访交流,能够加深双方的了解,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与人才培养国际化贡献力量。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曾为表示,哈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hinaGSD)主办的哈佛中国行活动(ChinaTrek)是针对哈佛设计学院及整个哈佛大学全体学生的重要活动。在过去的数年中,它起到了链接哈佛设计学院与中国的纽带作用。在每年的寒假,哈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组织哈佛大学的教授与学生走进中国,实地参观考察中国政府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顶级学术研究机构,以及设计、科技企业,并与相关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知名设计师等杰出人士进行座谈,进而了解中国城市发展,了解中国。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郑直表示,这里是“2020哈佛中国行”杭州站的第一站,城研中心在城市规划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杰出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希望能够向城研中心学习近年来中国本土建设发展情况及优秀经验,并展开学术性的讨论,以期引发对全球性变化下的中国城市发展的再思考,对中国城市未来的新展望。目前城市发展得到国际上的关注,希望面对面交流如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改造等城市热点话题。

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陈前虎教授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对外交流方面发言。他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化进入下半程,城市开发建设更加注重品质化,为顺应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浙江工业大学设立了设计与建筑学院,拥有设计学、建筑学、城乡规划三个一级学科,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应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有较多共同之处,可在互换交流、合作研究和共同培养等加强合作,也欢迎大家将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作为就业选择。

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杭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汤海儒教授级高工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谈了心得体会。他表示,自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以来,城市规划与国土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杭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将对原有控规全面调整,在规划过程中规划过程中做到生态优先,按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要求,始终把握 “不能碰的底线、资源利用的上线、公共配套设施的底线”三条线,引入国外先进思路方法。以城西高铁站的建设为例,开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围绕高铁站布局各类区域性服务功能,让交通枢纽成为城市目的地,进而打造成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化研究院院长张卫良教授围绕公共空间高效利用等方面发言。他表示,目前中国是一个以往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不少城市提出要国际化,城市的建筑设计中的美感、人性化、实用性等方面成为人们观众的重点。随着城市国际化的推进,公共建筑、公共空间已逐渐向怎么做得更好、更精致方面发展。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进一步了解国外对于中国建筑发展的看法,如目前像玻璃幕墙等建筑的可持续性,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杭州火车东站利用率是否合理,效能、社会效益如何等等。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院长陈炜教授认为,当前无论是哈佛,还是中国的设计专业都出现专业的确定性向模糊性转变的趋势。新的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将会关注建筑、规划、工业设计、品牌形象和数字交互等领域。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都会出现多学科的混合。目前学院有多个对外合作的国际化课程、工作坊,通过项目了解彼此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契合城市的发展,规划职业的方向。他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关注是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让年轻人留在乡村,手工艺保持传统,在生活在从城市回到乡村,把城市的生活水平带到乡村,需要大量有国际视野和有中国在地性知识结构的同学来参与中国的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赵小龙副教授认为,当前学院的建筑学专业侧重两个方面,浙江与长三角地区的地域化研究和国际化的交流。近几年,学院与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的一些高校交流比较密切,可以通过两校或几校的开展合作联合培养、工作坊等形式。浙江在很多政策在国内是走在前列,先行先试,目前城市更新是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城市历史遗产建筑的保护利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公共空间的更新设计,提供大量的研究、设计的机会。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当前的热点,我们在很多乡村建立实践基地,参与前期的规划与设计,也参与很多实践,设计一些小型化的建筑小品,通过当地素材在短时间内建造完成。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邵文副教授认为,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侧重于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关注中小空间的创意设计,领域相对比较微观。他认为,城市规划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互动关系,杭州城西的发展与阿里巴巴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大数据产业带动了大量创意性的公司,进而对地产与交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在城市规划层需要进行回应和调整。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主任吴一洲教授认为,中美之间城市发展模式相差很大,但是仍然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老龄化、社区发展、城市核心区的更新改造、BIM的优化等,美国的经验对中国有一定借鉴意义。美国学者提出的精明增长、城市活力、现代农村等理论在中国有所践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和浙江省的特色小镇、未来社区、五水共治、遗产保护等实践,在理念上中美双方可以相互学习。城乡规划学科关注区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层面主要是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城市空间结构,微观层面是社区规划、乡村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与哈佛设计学院应该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形成多方面的交流机制。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博士研究生项越表示,有幸参加2019年暑假在杭州城研中心举办的北大-林肯城市财政培训班,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及国际化程度让她印象深刻。国际化是一个时代的命题,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过去用小家碧玉来形容杭州,那现在的杭州有了更多开放、包容、智慧的城市气质。杭州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年轻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人居环境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无论专业分野或是尺度大小,总体上都是在处理“空间中的时间”问题。这里的时间既是往回看,诸如南宋、良渚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更包含往前看,包罗着对未来的各种想象与勃勃雄心。我们可以把它抓取到的时空要素,在有限空间建构当代人新的时空关系。这需要国际经验、国际前沿的帮助。也是我们国内国外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互通交流的目的所在。

杭师大经管院与杭州城研中心联合培养的城市学硕士研究生、杭师大城市学社负责人余杰向参会代表介绍了城市学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培养模式,并介绍了城市学社的成立缘由,他表示,城市学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我们以全局、系统的眼光去看待和深入研究,更需要结合中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实践,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学科的应用价值。

在自由交流讨论环节,哈佛大学Hillary Anderson对中国如何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问题兴趣浓厚,参会专家从人才等级划分、人才政策补贴、人才住房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回答。Lu Dan同学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中国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感到十分惊讶,她以自己在酒店的亲身经历为例,对中国城市智慧化应用场景表示称赞。仲鑫同学从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出发,比较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差异性,她表示,中美两国社区居民话语权有较大不同,需要辩证看待,努力寻求政府、居民等主体之间的平衡状态。还有其他几位同学分别就景观设计与建筑的平衡、城市国际化的衡量、建筑学发展的趋势、城市设计的融合性、存量如何开发等问题与在座的城市研究专家、博士生、研究生进行了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感谢城研中心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希望城研中心能够提供更多的类似交流平台。有不少同学对2019年城研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暑期工作坊感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能够参与学习。

供稿:何晨、尚宇晨

审改: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