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站枢纽TOD新城叫啥名?出站大厅长啥样?听听专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9-12-25 09:56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多天前,国家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轨道上的长三角”这一表述备受关注。作为服务保障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交通配套工程,杭州西站枢纽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引入新建的商合杭、沪乍杭、杭温、杭临绩等铁路,可通达上海、南京、黄山、武汉、南昌及省内各个方向,毫无疑问,杭州西站枢纽也是“轨道上的长三角”节点工程。

而更为重要的是,杭州西站枢纽将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可以说是重大民心工程,因而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杭州西站枢纽站房方案在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展示,同时还就大TOD理念下带动发展的新城向社会公众征集命名。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四问四权”,即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650余个新城名字从展示现场、网络邮件涌来,6000余人次参与网络投票,杭州西站枢纽这一波操作,无疑成为发挥“治理”理念的亮眼之笔。

《论语·子路篇》有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车站的名字,背后的故事,便捷的交通,城市的文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饱含古老气场与魔幻气息的“国王十字车站”是伦敦城市的重要地标,蕴含着充满神奇色彩的“哈利波特”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往。

雄心壮志打造世界名城的杭州,如何在西站这张名片上镌刻一个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名字,如何让旅客一出站,就能感受到独特韵味、别样精彩,是个好个题目,也是个难题目。唯有继续发挥“治理”理念,继续坚持“四问四权”,才有最佳答案。

经过前期广泛征求意见,杭州云、杭州云城、杭州云都心、西站云城、良渚新城5个名字得票最高。杭州西站枢纽TOD新城到底该叫啥名?出站大厅长啥样?围绕这两个专题,一场专家座谈会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召开。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投票结果来看,带“云”的名字特别多,作为最具TOD特征的项目,杭州西站枢纽轨道、地铁、快速路和人完全分流,空中、地面、地下,三个空间完全分离,行走其间,给人如在云端十分飘逸的感觉,可以在“城”或“都”中再做比选。杭州西站的建设应该在集成世界级火车站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勾画杭州特色。当前国内高铁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大厅空荡荡,看似哪里都可去,实际上却找不到想去的地方。作为交通枢纽,不管怎么样展示形象,终归于是否满足人的需求,因此交通功能是第一位的,出站大厅应该尽可能尽快地满足旅客找方向的目的,通过立体化、通道化的方式分散交通流。至于杭州特色的形象植入,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的标语、字画、造型等形式化的具象宣传,而要自然而然让商业融入进来,润物细无声的让旅客感知杭州印象,这事实上也是不少国际名城的通行经验。同时,标识系统如何在字体大小、形状轮廓、颜色配选等细节方面下功夫也要深入研究。

王群力(资深媒体人):杭州西站的建设非常“睿智”,在于及时听取各方意见,我多次参与这样的会议,倍感荣幸。说到名字,我认为“杭州云城”或者“西站云城”都很好,当然老百姓今后还会起一些俏皮的昵称,这对于品牌的树立和传播都是好事。提到出站大厅的设计,我们确实容易从大型建筑的仪式感和象征性这样宏观层面去考虑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从一个普通的市民、普通的旅客去感知体验,就我在日本东京火车站个人经验而言,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明晰、安心、踏实、迅速”,希望这也能成为西站的体验。具体可以有三个抓手,一是观念,西站要有艺术化的表达,更要体现国际化的水准,就形象设计而言有一对看似矛盾但其实很有意味的表达可能可以概括:非表面化却有代表性。二是方法,不要满天满地都是标语符号,而是将气质渗透到骨肉,将城西绿色植被、山水特色融入其中。三是目标,植入城市功能,赋能城市发展,让人便捷出行,也让人愿意在此逗留,能够具有吃住行游购娱等等功能。

方益波(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就名字而言,“杭州云城”更具比较优势,其他名称或类似于数据库,或类似于楼盘名。就出站大厅而言,有四个关键词:一是亲近。要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大体量空间确实恢弘气派,但可能会缺乏人与建筑、与车站之间的亲近。要从体现杭州内涵上思考,杭州自古以来始终是一个市民化的社会,细节化、以民为本,人在建筑中要感受到亲切,而不是自身的渺小。二是在地性。就是区域性格、城市气质,不能停留于简单外在的具象表达,要从神韵上下功夫。伦敦并没有到处彰显莎士比亚,但你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和其他名城不同的独特气息。不能一说杭州就画个三潭印月,一说良渚就摆个玉琮。西方抽象艺术和东方传统文化在内蕴上有相通之处,一样的灵魂,可以有更丰富更创新的皮囊。三是互动。人与建筑要增强互动性,适当有一些主题、故事。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吸引着全世界哈利波特迷前去打卡,并没有影响交通功能发挥,而是让车站拥有了更多样的表情、更厚实的内在属性。甚至,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巧思,人在车站中行走,时不时和设计的匠心有愉快的相遇。四是秩序。“聚集、等待、买卖”似乎是车站的传统元素,但不能停留在浅层次、原始本能式的功能型,而要提升到内涵式、高质量。要通过设计的力量,改变很多车站常见的焦虑的气氛、不雅的举止、纯粹物欲的买卖,成为留下美好记忆的优质体验地。环境会影响人,改变人,如何将功能和文化有机结合,是下一步详细设计应该思考的重点。

凌平(世界休闲组织理事会执委,常务理事):西站的名称要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名称背后要有“故事”,这次备选的名称中有个“云”字,让人产生不少联想。西方很多城市的地标都用人名命名,除了纪念功勋人物,还能很好识别,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从用这种手法来优化西站的命名。论及出站大厅的设计,其实要与西站的整体功能统筹考虑,要从文化品位、旅客黏性的角度,设计交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旅游、体育、餐饮等的多功能综合体,特别注意公共空间的“功能转换”,以美国纽约的麦逊广场花园为例,地下是全美最大的火车站之一的宾夕法尼亚车站,顶上是麦迪逊体育馆的整体建筑,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球场,而是一座由大厦与球馆组成的综合性建筑物。麦迪逊广场花园一年需要承接大约320场赛事观众流量则要达到400万之多,其中体育活动约占全年活动的60%,非体育活动约占40%。通过体育中心对目标人群的聚集,衍生出满足球迷的其他需求的传统商业中心、文娱中心,然后以文化作为纽带连接两者的关系,打造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另一类商业功能会展中心,三个功能体耦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

廖炎(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西站枢纽的名字需要给人一个显著的“记忆点”,能够呈现出较强的“辨识度”,这就需要在建筑中讲故事,在故事中体现新的文化追求和新的城市品位。杭州的人文故事数不胜数,选取合适的故事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城市印象,可能是杭州西站致胜一招。提到“天堂”就会想到杭州,既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又有“天堂硅谷”这样的时代特征,而且就我切身感受而言,杭州不仅是文化的天堂,而且是文化人的天堂,是不是可以以此为着力点,营造杭州西站的特色。同时,国际化与人性化实际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只有体现了人的基本需求,才能够跨越语言等的障碍实现国际化,能否以色彩的识别、形状的辨认,这些超语言化的符号,来形成车站与人的沟通媒介和传播桥梁,让任何类型的旅客和行人能看得到、读得懂、分得清,而且快速便捷,这些人性化服务方面的努力应该是下一步研究规划建设的重点之一。

细节之处的人文关怀也成为讨论的热点,阿里巴巴零售通运营专家杨波提到交通枢纽与商业导引的功能如何加以融合,如何让网约车或者说今后更具人工智能化的接驳交通手段有便捷的空间,让来到科创大走廊的商务人士具有个性化智能化的路线指引。杭州市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文柳提到如何优化灯光的照度让出站大厅显得整洁、温暖,如何设计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功能设施让到站接人也成为一种优雅的体验,让定位精准和方向清晰成为西站的特色,从而告别当下在车站时经常体验到的焦虑。在仓前街道生活了60多年的乡贤叶华醒不仅对西站附近吴山、寡山中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还带来了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史料实物。市发改委、民政局、规划局等相关单位的与会代表也从功能融合、服务便捷、空间秩序、城市内涵等多维度深入交流研讨。

杭州因湖而名、因河而兴、因线而强,从未停止特色发展的求索之路,关于杭州西站枢纽,也离不开你的真知灼见。如有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在文后留言,城市学智库期待精彩观点的碰撞,也将继续吸收民智化为美丽城市、美好生活的点滴贡献。

供稿:丁沙沙 张朵 蔡峻

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