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翠谷间,水泥厂如何化身创意园?
  发布时间:2019-12-13 10:27   来源: 城市怎么办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对一座城市而言,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既包括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古遗址,也包括近现代发展历程中对城市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或影响的工业遗址。后者同样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曾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标志。它曾承载一座城市乃至一代代市民过去的重要记忆,同样是我们应该珍视的对象。

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原杭州双流水泥厂)

在杭州市西南郊的转塘街道,横卧着一座高低起伏、绵延五公里的石龙山。石龙山体含有大量优质的石灰石,新中国建国之初就是当地居民开矿采石、煅烧石灰的好地方。20世纪70年代,工业经济发展加速,石龙山一带陆续诞生了杭州双流水泥厂 、转塘水泥厂、杭州第二水泥厂、 杭州房管局水泥厂、省交通厅水泥厂等多家水泥厂,“转塘水泥”声名鹊起。杭州双流水泥厂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该厂生产的“杭力”牌水泥,在市场上畅销一时。杭州市府大楼、新侨饭店、钱塘江南北堤坝等杭州许多大型工程,选用的都是双流水泥厂生产的‘杭力’牌水泥。

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不断提高。水泥产业作为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一类,自然在整治关停之列。从2000年起,转塘石龙山沿线水泥厂相继关停,原双流水泥厂也不例外。关停后的双流水泥厂,是留是去,是拆还是改?

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原杭州双流水泥厂)

迈入新世纪,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随后,拥有丰厚文教资源的杭州市西湖区提出打造“全国文创强区”的战略。当时,北京成功打造798园区,为全国各地开展工业遗产改造利用树立了榜样。关停将近10年之久的原双流水泥厂,迎来新生的契机,走上了向文创园区的变身之路。

如今,这座曾经的废弃水泥厂有了新的名字:凤凰·创意国际。经过改造,老厂房变身极具特色的loft办公楼。2008年4月开园以来,漫画家蔡志忠、话剧导演孟京辉、综艺教父王伟忠等名人前来落户,年轻设计师和创意者们慕名而来,这里成为杭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最高地”。诸如欧洲十国创意设计联展、国际平面设计名人堂、法国电影节论坛,氧气音乐节等,一一在这座水泥厂变身的创意园里上演。此外,杭州每年的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博会,更让凤凰创意园精彩纷呈。作为之江创意园区的研发孵化基地,众多年轻文创人才因为这里的国际化、专业性的平面设计、影视后期特效、漫画、室内设计等培训课程逐梦而来。凤凰·创意国际,这个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首个启动项目,成为杭州所有老厂房改造的创意园中个性最鲜明的一家。

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原杭州双流水泥厂)

回顾双流水泥厂的变身之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之初把握时机提出打造全国文创中心的战略。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八千年文明史、五千年建城史,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今更是拥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仅次于北京。杭州还拥有西湖这一超级文化胜地,拥有西湖博览会这一著名会展品牌。正是在综合分析多重优势的基础上,杭州不失时机地提出“全国文创中心”战略,为像双流水泥厂一样众多的工业遗存改造提供了动力和发展指引。

二是杭州集聚了优秀的文创人才资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座落于杭州,为杭州的文创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支撑。杭州市与中国美术学院开展“市校合作”战略,围绕包括发展文创产业在内的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在双流水泥厂的改造中,可谓充分发挥了中国美术学院专家的作用。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原始风貌的保留,空间的优化利用,都展现了专家的智囊作用。

三、创意园区充分发挥服务培育功能。由于地处城郊,凤凰·创意国际创意园区在区位、配套、交通等方面并不占优势,起步之初招商步履艰难。为此,园区管理者多方设法改善园区内外环境。2008年,在园区的争取和努力下,189路公交车成为进出园区的公交车。此外,园区自建商业配套,后来还每年斥资上百万元出资配套来往园区的班车。2010年10月,园区被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从此从国家财政部到西湖区,对入驻园区企业都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总之,园区不以物业出租为目的,而是以产业培育为目的。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同类气质的企业也就纷至沓来。

凤凰·创意国际园区(原杭州双流水泥厂)

纵观国内外,利用厂房作为艺术创作的场所可谓历史悠久。厂房作为艺术创作场所之所以可能,除了政府制定积极的发展战略、园区管理者的服务培育、创意人才本身的集聚等外在原因,也源于工业文明与人类记忆、创作灵感之间本身存在的内在逻辑。

工业化进程中的厂房,是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发展不断前行中,它们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转变为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工业记忆的沉淀,恰恰能够很好地给艺术家们提供灵感。由此激发的创意,在无形中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延续的是城市历史文脉,人们记住的是历史、是乡愁,增强的是发展信念、是家国情怀。

供稿:刘达开

审核: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