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暨大湾区都市文化研究博士论坛” 在杭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02 10:55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9年11月30日,“双城暨大湾区都市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在杭州城研中心顺利举行,此次论坛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浙江省休闲学会、浙江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基地承办,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荣誉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协办。论坛围绕“比较视野下的深、杭及大湾区的都市文化研究”,探讨了深圳杭州两种类型都市发展及文化形态比较、都市文化遗产与资源保护利用、数字化时代的智慧都市、传统都市精神与现代都市形象等紧扣当前热点和地域特色的议题。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院长庞学铨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社会科学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周永明等专家应邀出席。来自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的潘立勇教授、刘慧梅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王晓葵教授,同济大学的万书元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的张卫良教授,以及南方科技大学青年会士学术团体、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人员及博士后学术团体、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博士生学术团体和深圳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70余位参加本次论坛。

杭州城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主持论坛开幕式,庞学铨教授和周永明院长分别致辞,表示本次论坛意义重大,以杭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并行比较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城市研究的地源文化壁垒,希望这种创新突破模式能够延续。

会上,王国平理事长、周永明院长为“城市研究”工作坊揭牌。工作坊依托城研中心的智库资源、专业特色,南科大社科院的学术品牌、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城市学学科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城市国际化、湾区经济、数字城市、遗产保护等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双方共建共享。

王国平理事长作题为“从‘国家遗址公园’到‘国家文化公园’——关于良渚国家文化公园申报导则的思考 ”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它的概念主要涵括着四个维度:坚持保护第一,注重传承延续,突出创新利用,强调改革发展。中国需要文化地标,含金量最高的应该就是国家文化公园。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由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在全国范围内保护、传承彰显国家精神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展示、传播和体验,增强全民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民的精神力量,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王国平表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于2011年3月正式挂牌,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总目标,以制订科学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以加快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为动力,走出一条良渚遗址保护的新路子,打造一个大遗址保护的新模式。一是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保护好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文化的可识别性,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后申遗时代良渚文化的延续性和文化的可识别性。二是坚持积极保护的理念。以保护为目的,以传承为手段,以利用为载体,通过适度利用实现真正的保护,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促进可持续保护,进而落实《威尼斯宪章》所倡导的“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古迹保护”。三是坚持规划引领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谋划、有序推进,打好“良渚文化牌”,把文化遗产为中心的旅游业和以文创产业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打造为余杭的支柱产业。四是坚持遗产美学的理念。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必须注重遗产美学,遗址保护中传统元素、材质、气氛的美学融合,把良渚遗址打造成为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完美融合的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五是坚持XOD 的理念。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要放在整个余杭区、杭州市的城市发展方式上去考虑,坚持XOD模式(特别是COD,文化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通过大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带动规划、建设、管理,全面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第六是坚持人人有责的理念。让民众、专家和媒体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使人民群众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受益者,引导广大市民热爱家乡、珍爱历史,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王国平强调,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对良渚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实施分区保护和利用,将遗址及其周边空间环境也分为四个圈层,这四个圈层是对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具体实践。

潘立勇教授主持论坛第二阶段,来自各个学术团体的代表:南方科技大学青年会士陈惠云博士围绕“空间权力,性别与机会结构——亚太平洋区女性银行经理的个案比较”,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城市国际化研究院张卫良教授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浙江段保护与创新的若干思考”,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研究员李丹舟围绕“以文塑城的深圳实践——基于都市民族志的考察”,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嘉兴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嘉兴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王赟平围绕“城市视觉形象系统发展与设计趋势——兼论当代中国城市视觉形象系统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博士生方芳围绕“基于‘知乎’社区问答的新移民定居意愿模型研究”分别进行主题发言,周永明教授针对每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精当的点评。

下午,王晓葵教授和刘慧梅教授分别主持了两场交流发言,万书元教授和张卫良教授分别予以点评。

来自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法国里昂政治学院教授、法国IMU高等城市学研究会委员弗朗索瓦·帕安赛奇(Françoise Paquienséguy),芝加哥大学当代欧洲学博士、南科大青年会士菲利普,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学院访问研究员、印度学者思瑞坎等20余位青年学者发表了各自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独到见解。

最后,潘立勇教授主持了论坛闭幕式,高度评价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肯定了本次论坛对都市文化研究、城市发展及大湾区都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

供稿:陈竞、戴辰

审核:李燕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