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西侧,有座“最美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11-29 10:41   来源:城市怎么办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茶文化在其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且至今绵延不绝,推陈出新,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茶文化

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西湖西侧龙井茶乡内,坐落着我国唯一茶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茶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重要载体的茶博物馆,因其独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又加内容多而全,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在茶文化的保护传播弘扬中有极大影响力。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的展示,用形象化的陈列语言描绘出中国几千年茶叶文明的发展轨迹,使观者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中国茶叶博物馆不仅是我国主要的茶叶历史文物收藏中心,也是中国茶叶和茶文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各种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在此举行,为国际、国内的茶叶和茶文化的研究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馆藏《茶经》

茶博馆因其独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在茶文化的保护传播弘扬中有极大影响力。目前,茶博馆由双峰馆区和龙井馆区组成,两馆设计独特,建筑新颖,环境优美。身临其境,除了能领略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外,其建筑本身就能给人带来丰富的美感,在游人如织的杭州,茶博馆绝对是一个小众典雅,清新脱俗的去处。

双峰馆区是茶博馆的主馆区。走进博物馆,首先带给人的是意外:偌大的博物馆没有围墙!一般博物馆给人的感觉都是庄严肃穆的,有一种泱泱经典文化的架子。但茶叶博物馆全部打通了围栏和围墙,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带刺植物,既通透又有效阻拦,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无围墙博物馆。

茶博馆内别致的展馆

同时,双峰馆区也很好地将江南园林与茶文化糅合:匠心独具的记载历史长河的100个“茶”字。走在“双香径”以天然石材铺就的路面上,它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石、拓片、名帖、名人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题记、摩崖石刻中的100个“茶”字或“茶”字 的古代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浑厚苍劲,古趣盎然。横惯整个茶博馆的水系统,设计巧妙,校仿杭州西湖,利于钱塘江的活水惯穿整个茶博馆,让水顺势而下,其中采用涌泉、喷泉、围坝、小瀑布、小溪流、叠水、等景观造型手法,使水系统美轮美奂,然后与馆外的山间溪流汇合。

整个馆区犹如一座花园,有茶花树,金银花,枸杞,薄荷,茉莉,玫瑰,野山楂...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都有贴切的名字,犹如一个生态花园。坐落于馆内的焙香阁在茶叶采摘季节还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重要工序,加深游客对茶叶制作工序的了解。

茶博馆外围优美的林木

龙井馆区在双峰馆区西面的小山上,附近既是龙井村,馆区总面积约113亩,山林覆盖率达70%,包含18亩龙井茶园,馆区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为江南民居建筑风格。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保护原生环境和促进城市发展是一直都存在的矛盾点。山地建筑不能脱离建设地的整体环境系统,特别是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山石、植物取得良好的联系,同时采用特殊的交通技术配合灵活的建筑形体,满足景观和建筑功能的共同需求,茶博园龙井馆区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冬日里的茶博龙井馆区

龙井馆的布局遵循总体规划“山水·茶园”的设计理念,外借西湖之美,内赏龙井山林之秀;在建筑风格上汲取了龙井山地民居的造型,延续了龙井茶乡的地方文脉。

茶博龙井馆区全貌

在龙井馆的设计中,建筑化整为零,分散错落布置,通过建筑与山体的对接来修补破坏的山体地貌。主体建筑群顺应山势,沿着登山步道布置,占地或大或小,屋顶或高或低,空间或虚或实,穿插于山水、绿树和茶园之间,形成“山水茶街”;通过建筑与山体的对接来修补被破坏的山体地貌,改善现状环境;建筑主体得以融入山体环境之中,如同依山而建的龙井村寨,掩映在山林之中。

精致的展馆内有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六大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的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国内外不同种的名茶,还可以欣赏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了解茶的制作过程以及云南、四川、西藏、福建、广东以及明清时期的饮茶方法和礼仪。

印度茶文化展厅

随着现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每天都沉浸在繁忙的工作中,其实对于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就是应该经常反思一下,沉淀一下自己的内心。工作之余,如果想避开喧闹的城市,将自己置身于宁静而又美丽的环境中去,茶博馆绝不会让人失望。

茶博馆交通

供稿:王 俊

审核:施 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