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
  发布时间:2019-11-28 09:59   来源:城市怎么办

【编者按】2019年11月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的“潜能教育 特色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城市教育问题主题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以“潜能教育、特色教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潜能教育与特色教学实践、城市与教育”三个阶段展开研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作题为《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主题报告。

随着中国教育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教育面临来自教育发展的挑战。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中国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迈入世界中上行列。但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问题是从过去的“上学难”转变为现在的“上好学难”,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享受高质量教育,另一方面国家优质教育端供给短缺,发展不均衡,好学校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老百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学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重要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办好一所好学校,关键要有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师要教书育人,同时这所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文化、校风学风对于孩子们成长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催化作用。为了化解该软矛盾,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其核心是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因此中国的教育要增强质量意识,把精良作为内涵发展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第二,中国教育发展面临高考改革的新挑战。浙江是率先进行改革的省份。2014年启动改革,2017年按照新方案实施,到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改革。这次的高考改革目标很清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公平;二是科学选材,选拔合适的人才进入适合他自己的高校深造;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基础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入个人改革。改革的内容举措非常丰富,在考试方式上实行分类考试,例如外语连考;在考试内容上实行自选科目,比如浙江实行“7选3”,上海实行“6选3”,今年新启动的八个省份则是“3+1+2”(从物理和历史当中必选一课,再从剩下四门课中自选两课),通过多样的组合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在招生录取方面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多元录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由于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每一项改革举措的背后都充满了争议,都有利益博弈的过程。

应对高考改革的挑战,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

其次,应完善学生评价制度,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高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三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变革学习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学习制度,构建教学新常态。今年开始各省份的基础教育都将实现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而且实现把选课制、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和走班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常态,而不再是过去少数学校的改革探索。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发展指导,尤其需注重对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即开展选择性的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有自我认知,对未来的学术生涯、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规划。

四要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一方面要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适应自主选课、分层教学要求,使得教学研究围绕着新高校改革实质性地进行,同时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如何发现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生的潜力,如何能够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这是新的考验,很多学校都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五要探索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高考改革的工作涉及学校方方面面,如教师的聘任考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学生的教学组织调整等,同时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同时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的作用,另外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课表编排和教师编排,提高教学的成效。

第三,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网络教学的新挑战。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程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从诞生走向实用,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线上学习,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互联网教育的产生使得我们有可能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网络教学也带来了新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知识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先进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过去人类的传递方式以单向为主,比如在学校里是老师上课讲授、学生听讲学习这种主要的知识传递方式,在现在的背景下,知识传递的方向转变成为多向互动,在校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种多样,绝不仅仅是在校园和课堂上,这种知识传递方式的变革导致了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过去单向传递背景下老师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多向互动背景下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样的转型导致学校师生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知识不仅仅通过教师的渠道而来,这样一种变革会直接冲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态、教学管理机制乃至教室的布局。

另外,网络教学正在颠覆传统的学习过程,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知识传输阶段,即孩子怎样接受知识,这个阶段往往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实现的,第二阶段是知识内化阶段,学生要把接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消化吸收并真正掌握,传统的方式往往是通过课后学生复习或教师组织上习题课、自习课,有些课程例如物理化学,学生还要参加教学实验来学习巩固接受到的知识。随着互联网教学的产生,学习过程发生变化,学生知识传输过程有可能从课堂之上发展为课前学生在线上的个性化自学,因此教师上课时不能以讲授为主,必须要引导学生探究、反思、讨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做习题,通过学生上来主讲或者是演示,教师进行纠错和归纳来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过程的革命、课堂的翻转内涵就在于此。翻转课堂受到中小学高度重视,从美国的高中借鉴而来,通俗将其称为先学后教,这并非一个新的概念,而是通过网络实现了强化。

应对这样的挑战,首先要强调转变教育观念,突破“千校一面”“万人一面”的培养模式,多样化、个性化地培养人才,梳理现代教学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二要强调深化教学改革,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倡导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实现目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也是国际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

三要注重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提高综合素养、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研发网上课程,参与线上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四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调整教学组织和教室布局,创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师考核标准,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综合评价机制。要跳出网络教学的发展误区,明确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个性化的人才,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校风学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催化作用,学生社会发展性素养目前还只能在现实环境中通过学校教育,通过学生群体式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逐步养成,尚缺乏虚拟环境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可能再过几年会有所突破。从这个角度出发,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极致,质量非常高,但是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

跳出网络教学发展误区的重点在于提高开发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机遇,要保持敏锐的目光,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趋势,同时要多样化积极探索,保持理性态度,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的解决问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人,比如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方面,预期再过几年教师的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传输性的教学工作很有可能将被人工智能部分取代,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到那时教师就失业了吗?这纯属于炒作。教师从事高阶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索开展Steam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智慧,涵养学生人格,这些功能只能增强不能削弱,这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中国教育发展面临教育国际化新挑战。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人力资源跨国流动势头迅猛,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去年国家出国人员超过66万,来自196个国家或地区的来华留学人员已经接近50万,2017美国的近110万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内地学生占33.2%,而且现在中国内地去美国读本科的学生已经超过了读研的学生,留学年龄低龄化是重要的变化,要密切关注该变化带来的影响,而且教师国际流动明显加速,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是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这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点,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中外办学机构迅速增长,例如国际班、国际部,这些教学导致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教材和课件跨国流动和共享成为趋势,随着师生流动和教学自然流动,必然带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传播中的融合,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先进的教学、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现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在全球进行传播,所以我们要增强国际竞争力意识,拓展国际办学视野,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中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

中国的教育传统优良、历史悠久,现在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社会垢病,但是我们有我们教育教学的优势,这是国际认可的,不能妄自菲薄。例如上海中小学的数学教材和资料购买版权已经全部翻译成英文,供英国的中小学生自主选用。这就是中国教育教学的优势和我们对国际化的贡献,大学也在积极努力把合作大学、二级学院扩展到海外,如在马来西亚大学校区已经开始招生,获得了好口碑;我们在英国的一所大学合作举办一所二级学院,已经招收两届英国学生。如何提升我们的教师以及我们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如何提升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如何提升?如何提升外国语言的应用能力?这都是现实面临的一些挑战。

要应对这些挑战,首先我们要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现在各个国家、政府都把焦点放在公平和质量的问题上,出现一些共性的发展趋势,比如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探索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视完善教师标准和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提升办学质量;关注弱势群体入学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这些趋势我国也有,比如在高考当中,专门面向国家农村考生设立专项,重点拿出计划定向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以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的人数,既体现了教育公平,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二是必须加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要拓展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理解、沟通交流合作、外国语言运用能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意识,把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办学实践之中,给全体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和国际理解的机会。

进入新的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总体而言,随着教育发展、网络教育的发展、高考综合改进的推进和不断深化,必然带来学习过程的革命、学习方式变革和教学组织调整,基础教育一定要主动应对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国际化的新挑战,中小学校一定要转变教育观点,抓好内涵建设,进行多样化的改革实践探索。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供稿:叶菲斐、林玥玥

审核:方志明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