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卫生健康问题主题论坛暨“高质量发展健康产业 高品质建设健康城市”论坛在杭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25 09:5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9年11月10日下午,“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城市卫生健康问题主题论坛在杭州城研中心大楼召开,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发展健康产业 高品质建设健康城市”。浙江大学社会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所所长李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朱京海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鹏骞,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中心主任陈智教授,原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余海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吴弘萍,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张新跃,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巡视员滕建荣,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杨芳教授,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徐盛鑫,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陈斌,杭州市健康城市建设指导中心主任王建勋,杭州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和改革处处长范诗武,民进杭州市委会调研处处长姚伟,浙江省卫健委体改处副处长顾亚明,拱墅区卫健局调研员潘洪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金林,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系主任王小合,连信科技创始人徐涛、杭州医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惠民等卫生健康领域专家、医政机构部门负责人、健康行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等近3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方鹏骞教授作题为《中国药物政策与管理改革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药物政策与管理体系是国家卫生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制度紧密结合共同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总体来看,我国药物政策与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药物政策体系在药品治理主体方面,群众代表与社会团体参与程度严重不足;在药物政策内容框架方面,缺乏综合性的药物政策体系来统一规范各部门政策;不同政策之间协调关系复杂;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发展方面,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供应保障面临一定的挑战;三是“两票制” 政策亟待完善;四是药品准入“重审批,轻监管”;五是不合理用药缺乏权威监测;六是执业药师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七是罕见病用药可及性、可负担性差;八是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存在药品质量及信息安全、消费安全存在隐患、实现有限监管面临难点等问题等等。报告建议,药物政策与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各方协作才能保证制度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药品招采要落实带量采购,也要避免量价齐跌;二是实行“两票制”政策,要兼顾医药市场各方利益平衡,防止药品商业领域的过度兼并,形成垄断;三是探索药师多点执业,解决药师不足问题;四是提高罕见病药品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五是提高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六是合并《基本药物目录》到《医保目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七是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实现零售药店慢性病综合管理;八是针对药品短缺问题,应建立、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落实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政策、建立短缺药的配送制度;九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并纳入医保支付综合改革范畴,发挥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十是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

李鲁教授作题为《健康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关于公共服务共享与分级诊疗制度协调发展的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健康长三角要实现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一是长三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尚不均衡,共享机制缺乏;二是医联体、专科联盟开始试水,但长三角同质化医疗格局尚未起步;三是长三角医院经营绩效相仿,但居民健康成果差距不小;四是长三角卫生筹资和医保运营差距显著,给参保政策统一增添难度等等。报告提出,健康长三角建设要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均衡、均等、共享的一体化公共服务,推进并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曾明确提出,分级诊疗制度是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大力推进。对于健康长三角建设来说,一要从规划布局、政策协调等方面,研究健康长三角一体化顶层设计,完善分级诊疗;二要以高端优质资源统筹和人才培育为关键,从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医生联盟等,研究分级医疗新模式的组织管理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优质资源全覆盖、高端技术与人才“双下沉”的医疗服务均衡、共享新方式,落实分级诊疗;三要以互联互通网络建设为平台,从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等,研究智慧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医保监督的新模式,推动分级诊疗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落实落地,支撑分级诊疗。

朱京海教授作题为《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医学城建设经验探析》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国外医学健康城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加坡诺维纳健康城为代表的医养结合的新加坡模式,二是以东京中城健康城为代表的功能复合的东京模式,三是以迪拜健康城(DHCC)为代表的医疗保健自由区模式。国内的医学健康城主要有以医学、医疗、医药“三医”为主题的成都国际医学城,以健康人为主体,面向所有人开放的济南国际医学城,医、教、研、产一体化的沈阳区域医疗中心。健康医学城在空间区位、占地规模、支撑体系、核心动力和发展特色方面体现了以下几点共性的成功经验:在理念思路上,从医疗救治向健康产业转变;在功能构成,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在服务范围上,从服务城市向服务区域转变;在核心诉求上,从基本功能向塑造品质转变;在发展模式上,从整合资源到整合信息转变;在空间模式上,占地小、复合化、便捷可达;在组织模式上,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健康医学城建设日渐成熟,不仅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品质,更促进了城市整体转型与创新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新空间要素。

徐涛总经理作题为《智能时代的心理健康产业培育》报告。报告认为,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存在社会普遍回避心理健康问题、服务模式陈旧、数字信息化短板、危机干预效果不佳、针对特定人群的方案不全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等问题,现有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国民心理健康需求,亟需智能的、大众的、普惠的、私密的、便捷的新型服务。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学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以智能化为基础,连接人的服务,打通用户生活场景、智能物联设备,链接专业心理机构等健康产业,构建智能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业态,是为民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心理健康产业发展、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并对杭州城研中心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特别是围绕城市卫生健康问题开展的征集评选活动等取得的研究成果等表示充分肯定。大家深切希望中国城市学年会、城市卫生健康专题论坛的模式和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搭建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各界智力资源,共同推进城市学研究和城市卫生健康领域问题的破解。

供稿:崔琳琳

审核:李飞孟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