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城市之美 创新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5 09: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刚刚在上海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中国馆的“美丽中国”单元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中华第一城”良渚遗址。几个关键词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美丽,中国,城,良渚。在杭州讨论美丽城市再合适不过。

刚刚在杭州成功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上,几十场学术活动集中进行、精彩纷呈,围绕七大城市问题开展的分论坛,从每年年初的征集开始,到下半年的评审颁奖和论坛研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研究链,其中城市环境平台主办的分论坛依旧坚持年初定下的征集主题:生态文明与环境立市,同时也新增了一个标签——2019“发现城市之美”论坛。

与其说是新增,不如说是坚持,从2014年起,杭州城研中心与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秘书处开展合作,在中国城市学年会·2014首次举办“发现城市之美”论坛,从2015年起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点主题论坛,此前已连续举办五届。

何谓美丽城市?众说纷纭,百花齐放。杭州学派认为,美丽城市的内涵在于坚持“六美标准”,即:生态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经济活力美、社会和谐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而美丽城市的外延,通过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媒体界、市民界“五界联动”共同探讨,将经验与理论交织,感知和认知相融,才能科学系统地推动美丽城市建设,正如本次年会的主题: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

11月10日,2019发现城市之美论坛如期举办,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王次炤教授,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青山,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方益波,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高峰莲,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张清宇,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杭君,华东院规划发展研究院院长程开宇,知名国学学者、博士楼纪洋,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以及第九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和“西湖城市学金奖”获奖代表、城市环境平台有关合作单位及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媒体界、市民界代表共60余人参加论坛。

王次炤(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作题为《构建现代城市公共体系的四个重要环节》主旨报告。他指出,城市公共文化是面向全民的文化工作,是在文化本体建设的基础上,一项面向全社会的文化行为,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构建城市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王教授认为,第一,要充分重视区分文化与娱乐不同的社会性质。文化活动作为大众行为,有别于娱乐,是一种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能够促使人们增长知识、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和提升人格境界的精神活动。第二,要增强全民文化摄取的自觉性。通过增加文化性内容栏目在媒体上的播放,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培养民众的阅读习惯,广泛建立社区阅读场所,并认真设计图书内容的构成,以达到引导民众建立文化摄取心理的目的。第三,要提高国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和审美水平。图书音像、艺术展出、文艺表演等要设定合理的低价票位,保证普通老百姓读得起、看得起、听得起,努力使文化消费意识深入到人民大众的心中。第四,要高度重视文化的本体建设。文化艺术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部分,需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按照文化艺术的规律,创造出代表国家水平和具有国际性的文艺作品和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艺术人才。

楼纪洋(知名国学学者,博士)作题为《构建城市人文精神 发现城市人文艺术之美》主旨报告。对于探索城市人文之美,他分别从两个原则、三个内涵、四个要点、五个指标进行全面解读。两个原则,其一是城市差异性原则,其二是大众参与性原则。一方面要立足于城市的现实,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考虑城市差异性,从而展开对城市的品牌塑造;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当中要尊重人,重视人,关爱人,要把以人为本落实在方方面面。三个内涵,一是城市人文之美有利于引领城市方向,没有人文,城市就会迷失方向。二是城市人文之美有助于增强内生动力,没有人文,城市就会停滞不前。三是城市人文之美有益于促进社会规范,没有人文,城市就会畸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的存在和价值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文化创意作为重要引擎来构建人文艺术,使其渗透到人们的创作精神,凝聚成一座城市的向心力、影响力、创造力。要用习惯法和不成文法替代成文法,充分构建柔性的法律体系。四个要点,一是领导带头垂范,二是注重文化传承,三是美化生态环境,四是丰富载体设计。五个指标,主要包括情感认同、地域认熟、人际认可、人生认识以及道德认知。

张清宇(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作题为《公园城市——美丽中国城市形态》主旨报告。何谓公园城市?张清宇教授则从美丽中国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探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他指出,美丽中国建设需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和绿色富国,其核心要义在于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关键、三个维度、四个特征”。“一个中心”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环境优良、生态安全、城乡优美、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以及制度健全;“两个关键”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要从资源环境承载、三生空间布局以及生态系统优化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同时生态环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和基础。“三个维度”即外在美、内在美与制度美,外在美体现在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与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四个特征”即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与现代性。“公园城市”承载着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蓝绿比例、蓝繁天数、生态价值、发展创新、高端人才等要素,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多重目标,形成目标间的相互融合与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美丽中国中“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程开宇(华东院规划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更为关注水环境的治理,在《城市之美与城市的水环境治理》主旨报告中指出,水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杭州十年系统化治水工程,贯彻了三个思想、三个结合、六大目标、九大策略。从科学专业的角度,从支流、管网、产业入手,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因此获得显著成效。基于其丰富的城市水环境治理经验,他以杭州、深圳为例,提出治水工程不能一味照搬,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资源差异,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模拟技术,将片面的体系研究上升到更复杂的整体流域体系研究。水生态则是更高的层次,要达到工程体系的水生态,在外源控制的基础上形成自身可持续的环境容量。他通过对深圳、杭州、芜湖以及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区别分析,指出城市化需要我们用各种手段,更合理的构建水资源生态系统,要用技术和管理实现水为城市带来的“城市之美”。

徐青山(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此次论坛在关注城市环境的同时关注城市文化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他认为,杭州的城市之美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这两者都涉及到文化,所有文化产生的根源都源于环境,环境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同时,作为政府在未来也应加强对城市之美、水环境治理以及城市人文的系统规划、建设和治理。

论坛采用主旨报告和对话交流交替进行的方式开展,交流深入,讨论热烈。在论坛之前,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名誉会长赵宝江,杭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潘家玮在年会开幕式上共同为协同创新平台——“城市之美研究院”揭牌,作为论坛成果之一,意味着美丽城市的研究和实践又将更上层楼再出发。

后记:本次论坛主办方将逐步梳理每位嘉宾的报告和发言,结合城市环境平台、城市之美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工作逐步在此以微信推文的方式与读者交流。

供稿:黄凝辞

审改: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