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教育 特色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城市教育问题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18 10:07   来源: 城市怎么办

2019年11月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指导,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协办的“潜能教育 特色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城市教育问题主题论坛”在杭州城研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以“潜能教育、特色教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潜能教育与特色教学实践、城市与教育三个阶段展开研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杨德广,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眭依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嘉,美国杜威研究协会前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东西方教育研究所所长Leonard Waks,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会长,学军小学原校长、现荣誉校长杨一青,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总编陈宁一,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方健文,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校长王发高等国内外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中小学名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媒体代表等出席论坛展开研讨。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作题为《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主题报告。他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四个新挑战:一是教育发展新挑战,二是高考改革新挑战,三是网络教学新挑战,四是教育国际化新挑战。他强调,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网络教育的发展、高考综合改进的推进和不断深化,必然带来学习过程的革命,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教学组织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一定要主动应对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国际化的新挑战,中小学校一定要转变教育观点,抓好内涵建设,进行多样化的改革实践探索。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嘉作题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心理测评助力教育评价改革》主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培养出爱因斯坦、乔布斯式的人物是有困难的。中小学校存在对知识点简单无效的学习,在10-18岁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做大量简单的无效学习。更糟糕的是错误的三观,学校让他们为了名利而学习,而不是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创新人才必须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科学人文、应对社会复杂问题的各种能力,以及很好的心理素质。对创新人才的评价,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系统,一个既有个人数据同时也有孩子周围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数据,最后用人工智能对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能够有多少人考高分,而在于怎么给孩子美好的未来,给孩子一个适合他本身特点的未来。

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军作题为《基于AI技术的杭州市青少年英才培养平台建设》主题报告。她介绍了如何通过建设基于AI技术的杭州市青少年英才培养平台,将青少年英才诊断、选拔、培养的效果达到最大化。她认为,可以通过对英国等国际上非常著名的英才培养俱乐部的学习和借鉴,利用AI系统的辅助,把诊断选拔知识和培养知识一体化,发展融合性的英才培养,拓展到更多的英才儿童。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英才到杭州学习和发展,成为杭州市创新人才发展的储备力量,逐步使杭州市在青少年英才教育方面领先于中国各大城市,逐步奠定杭州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方健文作题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关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认识和探索。杭外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生自信提升,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在改革外语教学、语文教学、STEM教学上成果显著。外语教学改革凸显了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模式,语文教学改革以扩展阅读量、课本剧和随笔等多元方式为抓手,STEAM教学改革强调学科渗透与全体面向,并通过多种平台促成交流沟通网络。他认为,杭外之所以能够被教育界誉为“素质教育的典范,英才教育的模板”,是学校始终坚持以中国文化为魂的多元校园文化,民主的课堂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阳光群体的结果。

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作题为《差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天长小学差异教育的实践历程和反思。近年来,天长小学在“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顺应差异的学习策略生态系统构建当中,坚持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成长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实践,并在教学论、教育观察机制、隐形载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促进了一个学校真正的内涵发展。

美国杜威研究协会前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东西方教育研究所所长Leonard Waks作题为《The City as Teacher》主题报告。他介绍了古代城市特点与当代城市特点,并展现了西方国家如何在当代城市开展基于场所的体验式教学。古代城市是男人的教师,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开放性。教育是一种参与交流生活,经济、政治还有文化等其他的活动还有实践,不能在学校学到的时候,可以在城市中经历。当代的一些城市是不透明的而且是封闭的,很难让人们融入到城市里面学到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去探索怎样才能使当代城市成为一所经验学校。基于场所的学习使学生融入社区,使他们与社区的自然环境、当地文化、历史或人互动,让学生在“在实践中反思学习”。通过对以场所为基础的体验式学习(PBEL)在纽约、波士顿、西雅图、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柏林等大城市的应用经验总结,Waks认为像杭州这样的全球城市中的大学应该开发和推广基于场所的体验式学习留学项目,记录和开展研究,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结果。

杨德广教授主持论坛。他指出,我们国家目前最缺的有两种人才,一是拔尖创新人才,一是天才教育、英才教育、超常教育人才。在我们关注95%的均衡教育和公平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5%的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大学,基础教育阶段也不可忽视,应该继续予以关注和研究。

与会教育工作者们就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他们对“中国城市学年会·2019”在城市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予以高度评价,对本届城市教育问题主题论坛首次国际化和多界联动的研讨模式表示充分肯定,并表示将把会议讨论的成果带到所在各个教育领域,从理论和实践上把这个问题继续深入探讨下去,推动中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取得更多、更丰富的成果,致力于回答“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

论坛成果将有力推动“天元公学”的建设,为“天元公学”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供稿:林玥玥、王建慧

审核:方志明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