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杭州:城市美在何处?
  发布时间:2019-10-22 10:05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来到杭州,写下许多描写杭州之美的诗篇,盛赞“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现在,但凡到过杭州的人,也会忍不住由衷赞叹“杭州真美啊!”那么杭州美在何处,或者说如何评价一座现代城市之美呢?

何谓城市之美

关于何谓城市之美,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每一位城市参与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从城市诞生时起,塑造城市之美、创造美好生活就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各类城市问题的出现,“城市科学”逐渐与“美学”结合,共同探索城市美的一般规律和实践路径。

从系统美学的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离开特定的审美环境和审美主体,客体便无所谓“美”或“不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美学要完整地反映城市审美活动的全貌,就不能将城市之美仅仅理解为物化的城市环境,而应当全面考虑城市巨系统,特别是文化和审美系统的主体——人的作用,充分考虑人的审美和生活诉求。因此,城市之美既是哲学理想,又是现实需求,既有普遍规律,又有区域特点。探索“城市之美”的内涵,需要将解决当前问题的操作性和指导未来愿景的规律性相结合,将系统研究城市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城市学”与“美学”相结合,提出科学的评价标准。

何谓美丽城市的模型

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针对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城市化快速发展出现的环境、文化、社会问题,国内外学者曾提出过“田园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多种理想模型,官方和民间层面还开展了“国际花园城市”、“全球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美丽中国·寻找最美城镇”、“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等评选活动,并出台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证明,这些理想模型和指标体系往往因缺乏操作性、系统性而无法全面指导城市建设发展实践,亟需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的新的科学模式——“美丽城市”模式。这种新的“美丽城市”模型,是指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下,城市要全面彰显生态自然美、人文特色美、经济活力美、社会和谐美、政治清明美、生活幸福美,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重新“发现”杭州之美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杭州已由过去以自然山水为本底的传统山水城市,蜕变为一座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具有独特魅力的现代城市。让我们通过美丽城市的指标模型,重新去“发现”杭州之美。

生态自然美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杭州的自然生态美,就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老百姓寿命更长,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推出了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等重大工程,始终坚持积极保护方针,让西湖又重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让湿地成为城市的“绿肺”,并且走出了一条以“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子。

今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杭州举办,与会的国内外嘉宾在一睹西湖之美后,无不赞叹她的妩媚、缥缈。

案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杭州遵循积极保护方针,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连续8年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连续4次推出“新西溪”。通过综合保护,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都市型湿地得以保护,西溪水质得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得以修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显现;通过综合保护,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三堤十景”闪亮登场,西溪文化得以彰显;通过综合保护,一座以湿地生态为基础,以人文生态为精髓,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兼具观光、会展、美食、演艺、购物、艺术、创意、培训、总部、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西溪国际旅游综合体雏形初现;通过综合保护,一个以“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为主要特征,集“概念浙大、湿地公园、水乡都市、孵化基地、服务中心”于一体的“和谐杭州示范区”浮出水面,杭州找到了和谐社会理念在城市空间上的体现形式;通过综合保护,农民变成了居民,“猪头经济”变成了“旅游经济”,西溪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通过综合保护,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杭州模式”,得到了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2009年7月,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中国第一座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公园。2012年1月,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人文特色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市的人文特色美,就是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杭州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和“城市有机更新”,正确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与建设现代化都市的关系,城市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形成古今协调、城景交融、底蕴深厚、道德高尚、文化繁荣的良好状态。坚持吸收世界文明成果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挖掘城市文化底蕴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促进,培育现代文明意识,努力建设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人文城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城市软实力。

案例: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中山路曾是800年前南宋都城的御街,两侧官府、宅第、店铺林立,坊巷众多。它也曾是民国时期杭州人气最旺、最为繁华的街道。其周边是杭州主城区历史最悠久、遗存最丰富、历史风貌和民间生活最完整的片区。其空间格局、街巷形态、地名体系和字号门店等,都保存着杭州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信息,保存着大量“活化的历史基因”。在工程实施中,引入了打造“建筑历史博物馆”的理念,没有拆除各个时期的不同建筑,对中山路进行“美容”而不是“整容”,充分展示了中山路建筑的历史风貌。现在,中山路既有最古老的建筑南宋御街,也有中国早期的清真寺(凤凰寺)、天主教堂,还有明清、民国、解放初期、文革、改革开放初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反映了从古到今杭州建筑的演变史,浓缩和彰显了杭州城市的特色,如同一座开放的“建筑历史博物馆”。

经济活力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城市经济活力是城市魅力的重要体现。杭州坚持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政府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市场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市场办好企业围墙内的事,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发展优势,走出一条避免城市间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形成结构合理、自主创新、特色彰显、活力突出、节能低碳、循环清洁、方式友好、过程高效的产业体系。

杭州特有的“弄潮儿”精神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杭州民营经济的质量、数量都是领跑浙江,领先全国。在杭州有万向、娃哈哈等长青树的企业,也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还有数以万计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形成了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浙大系为代表的创新创业“新四军”,“双创”氛围浓厚。

社会和谐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把加强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自治结合起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构建城市社会和谐美,杭州注重健全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会。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引导构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政治清明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夯实管党治党基础,特别要有一个覆盖全面、功能健全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有一支素质较好、作用突出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套便利管用、约束力强的制度机制,有一个正气弘扬、歪风邪气没有市场的政治生态。构建城市政治清明美,杭州坚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务行为规范,提高履职能力。

杭州坚持在“公共治理”理念指导下,促进社会广泛参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城市管理从城市政府一家管理向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市民界“五界联动”的“社会复合主体”共同治理转变。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三严三实”,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有正确的审美观,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

生活幸福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镇建设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构建城市生活幸福美,杭州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的发展理念,形成水系清洁、空气清新、土壤洁净、健康卫生的宜居环境,打造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有力、政治清正廉明、社会公平和谐、生活安全舒适的生活品质之城,让百姓收入更高、住得更宽敞、出行更便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截至目前,杭州连续第12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美,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美丽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要把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和目的,注重城镇化的质量和品质;就是要注重传承文化、保存历史记忆、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就是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就是要让城市发展的成果由老百姓共建共享。2016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B20杭州工商峰会上对杭州的城市之美做了总结:“杭州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重镇和商贸中心,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千百年来,从白居易到苏东坡,从西湖到大运河,杭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说引人入胜。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杭州也是生态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学总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2.王国平,《彰显“六美标准” 建设“美丽城市”》,2016

3.王国平,《让城市因历史而美丽》,2018

4.http://finance.sina.com.cn/hy/hyjz/2019-06-28/doc-ihytcitk8318354.shtml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供稿:李 燕

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