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十座桥:见证城市发展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9-10-08 10:42   来源:城市怎么办

同庆祖国华诞,不忘奋斗初心。走过峥嵘岁月七十载,从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到每一处空间肌理、每一条城市街区, 70年城市的发展与变化,见证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变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70年变化看杭州】、【70年变化看城市】系列文章,希望知微见著,与您一起回望过去,致敬时代,展望未来!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一般浙江富阳段称为富春江,富阳下游段称为钱塘江 。钱塘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江潮闻名天下,弄潮儿勇搏激流、拼搏进取的精神逐步演化出“弄潮儿”精神。“竞奔不息,永立潮头”,正是这种精神构成了钱塘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钱塘江畔的杭州,秉承“竞奔不息,永立潮头”的精神,奔涌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改革开放以来,杭州人的弄潮儿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市场经济、民营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发展如火如荼。万向、传化、娃哈哈、万事利丝绸、西子电梯、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中控、新华三……一批批“弄潮儿”从杭州走向世界。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杭州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8.4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35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38元增长到2018年的54348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杭州毫无悬念跻身新一线城市。

钱江潮画作(孔仲起)

1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风雨飘摇的过去,钱塘江曾是杭州发展的障碍,只能靠摆渡到达彼岸。旧时杭州有句歇后语叫“钱塘江造桥——不可能成功”,是因为钱塘江江面宽3公里,地质结构复杂,江潮汹涌,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造桥困难重重。1937年,钱塘江上造桥不可能的俗语被改写。1937年9月26日,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下,中国人自己设计建成的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开通,揭开了我国造桥史上崭新的一页。钱塘江大桥的建成,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铁桥的神话,成为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大桥如虹飞架南北,铮铮铁骨肩负重任。钱塘江大桥曾因抗日战争需要而被茅以升亲自指挥炸毁,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的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后钱江一桥开始重修,1953年5月钱江一桥恢复通车。如今钱塘江大桥已经“82岁”,与当初设定的50年寿命相比,已超龄服役32年,依然伫立钱江潮头,巍然不倒,被称为“桥坚强”。钱塘江,六和塔,钱塘江大桥,构成了杭州城市文化名片之一。

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是杭州跨时代的杰作,更是“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为传承和纪念这种工匠精神,杭州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既是对杭州历史上工匠精神的致敬,更是对杭州“世代匠心”传承的激励。

从1937年钱塘江大桥建造完成,不到百年的时间里,这条横亘杭城的河流先后架起了10座桥,昔日天堑,变为通途。

先来认识一下这10座桥:

钱塘江上这10座大桥,承载着杭州人众多历史记忆,见证着杭州成长印记。

2

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曾经,杭州的代名词是“西子”。千百年来,杭州城市依托自然环境缓慢演变,围绕西湖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城” 的“腰鼓形”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城市布局结构没有相应改变。“围着西湖转”还能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空间?杭州把目光从西湖向东投去,磅礴大气的钱塘江横贯大地,穿城而过。

2000年7月,杭州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和“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着力解决杭州城市发展空间问题,推动杭州城市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2001年3月,萧山、余杭撤市设区,为拓展杭州城市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通过这次行政区划调整,杭州城市布局结构调整有了广阔空间,建设以钱塘江为中轴线、包括若干个中心区块的多核组团式特大城市有了可能,杭州城市在原来富有特色的山、湖、河基础上又加入了江的要素,城市形态更加丰满和完美。

2001年7月1日,杭州大剧院在钱江新城核心区破土动工,钱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就此拉开帷幕。2008年9月30日,钱江新城核心区首次对外开放。昔日江边荒地上,欣欣向荣的新城拔地而起!

2016年G20国际峰会的举行,是杭州的荣耀时刻,也是钱江新城的历史时刻,国博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钱塘江南北岸交相辉映,举世瞩目。倚靠钱塘江,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呼之欲出。

钱江新城

3

建桥还在继续,助力杭州开启新航程

2019年5月31日,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改建工程关键性控制工程——钱塘江新建大桥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亚运会前投入使用。钱塘江新建大桥全长1350.8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架快速路,下层为双线快轨,这是省内第一座公轨两用大桥,将实现杭州地铁首次踏浪“飞渡”。

建成后,将串联萧山机场、钱江世纪城、钱江新城、东站枢纽、城西以及铁路西站枢纽(规划),成为市民出行又一重要通勤通道。同时,原来因沪杭甬高速阻断的大量地面道路将得以打通。

钱塘江新建大桥的到来将使这一区域成为“国内领先,省内第一”的集高架快速路、轨道快线、地面城市道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走廊,实现杭州主、副城多板块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有效支撑杭州“城市东扩”“拥江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和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

钱塘江新建大桥夜景效果图

一江春水穿城过。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再到拥江发展战略升级,江流涌动,不断向前,“钱塘江时代”蒸蒸日上。杭州正在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而钱塘江上的一座座大桥,将继续以宏大的气势和博大的胸怀,继续守望和助力杭州开启新航程!

【参考文献】

1. 走过这十座桥,算是略懂钱塘江了.杭州交通2019.3.3

2.王国平.《新编城市怎么办》(上、下).人民出版社2017

3.赵芳洲.勇立潮头敢为先——“喜迎十九大•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特别报道首篇.杭州日报2017.9.18

4.王若辰.从“西子”到“弄潮儿”——杭州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基因 从“西湖时代”走进“钱塘江时代”.新华每日电讯2019.7.3

5.钱塘江上要新建一座大桥.杭州日报2019.6.1

6.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毛春红

审核:李明超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