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宋人中秋记事
  发布时间:2019-09-16 10:56   来源:城市怎么办

马王堆日月升龙帛画

01

中古日月崇拜中的月神

月亮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与太阳一样记载季候物态的变化,具有计时纪年的作用。《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又因中国古人的自然崇拜,月亮很早便成为自然神的一种,其意涵与太阳相对。殷墟出土的众多甲骨上有“西母”的记载,而“西母”据陈梦家考证就是殷商时期的月之神。在神话中,月亮的象征为蟾蜍,女娲是月亮神,在后期的演变中,女娲演化成了常義(仪),最后变为嫦娥,蟾蜍也逐渐演变为兔子。

02

南宋皇帝的祭月礼仪

《礼》曰“天子春朝日,秋暮夕月”、“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法》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周书》记载孝闵帝、武帝、宣帝都曾行夕月礼。皇帝在中秋这日要举行祭月仪式,坛用于祭祀太阳,而坎用于祭祀月亮。隋朝的祭月之地位在坎中建坛,“开皇初,于国西开远门外为坎,深三尺,广四丈。为坛于坎中,高一尺,广四尺,每以秋分夕月”。南宋朝廷十分重视祭祀活动,在各种不利环境下创造条件的举行祭祀礼仪。据南宋《中兴礼书》卷五十九“明堂祭器”记载,在南宋初期20多年的时间里,朝廷曾在越州(今绍兴)、余姚、平江(今苏州)、临安府等地选择瓷窑生产祭祀用瓷。

南宋官窑樽

南宋官窑香炉

03

宋人的中秋赏月与宴饮

宋人的中秋已经渐渐演变成多种形式的游乐活动,不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平民都会在这一日赏月与玩月。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王孙公子,富家巨室, 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文会图》中的宴饮

04

皇室宴饮、打马球、赏灯

中秋这日,宋代皇室照例有赏月和玩乐活动,使用各种花巧装饰屋宇台榭,且歌舞管弦彻夜不断,邀请臣子宫中赴宴,“近内廷居民,夜深遥闻笙芋之声,宛若云外。”官员因而要入宫侍宴,《宋稗类钞》中载:“王岐公在翰林时,中秋有月,上问当值学士是谁,左右以姓名对,命小殿对设二位,召来赐酒。俄顷宣至,公奏故事无君臣对坐之礼,乞正其席,上云:‘月色清美,与其醉声色,何如与学士论文。若要正席,则外庭赐宴’”。除了与官员闲谈,宫中还上演踢球、排布龙灯等杂戏,孙何在《侍宴御楼》中有:“突兀毬场锦绡峰,游人士女拥千重,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簾摯火龙。”

南宋《中兴瑞应图》局部

05

西湖登高与水上赏月

明萧士玮《春浮园记》有“桥最宜月,秋澄轮满,迫以惊湍,势不能负,泠泠有声,其被于地,人以为霜也”的说法。在杭州有许多与月有关的游赏之处,三潭映月、平湖秋月、郭庄的月洞等等。史载中秋之日,都人习俗多有好友聚集登高楼、上高台、去特别的台榭处赏月等习俗,桥的形状与月的形状多有类似之处,又因水与月最相宜,许多人在中秋时节至西湖游船、西湖的大小桥上玩月。

清代《御览西湖胜景新増美景全图》

元代《西湖清趣图卷》

06

凤凰山月岩观月

南宋时期宫廷位置即在西湖凤凰山,在山中有一巧妙设计的赏月之处——月岩,至今其遗址犹存。据《西湖志》记载“凤凰山有石如片云,拔地高数丈,巅有一竅,尺余,名曰‘月岩’。惟中秋之月穿竅而出,十四、十六则否”,后为文人雅士赏月怀古之处,王伯安有“凉月穿东壁”之句。月光通过石头空隙的反射,恰巧组成空白的圆形,这个“留洞”将光斑投射在山脚的水面上,且随着行人角度的改变,“月”也会有阴晴圆缺的改变。

南宋宫廷赏月之地月岩遗址

07

贵家与民间中秋观潮

钱塘江潮在每年的八月潮势,周密有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八月十五弄潮观潮活动尤为盛行,陈元靓引《乌台诗话》云:“八月十五观潮,作诗五首,……,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忘生不自怜。”

南宋时中秋观潮不但民间热衷,宫廷亦将其作为一项展演国威的习俗。南宋时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部押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盖因车驾幸禁中观潮,殿庭下视江中,但见军仪于江中整肃部伍,望阙奏喏,声如雷震。余扣及内侍,方晓其尊君之礼也。”又“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

宋代李嵩《月夜观潮图》

08

宋代中秋食事:月饼、酒、果子与花

宋《春宴图》中之食器

月饼在南宋杭州已成为点心食物之一,“月饼”也曾出现在苏轼的诗句中。这首诗写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农历八月,苏轼被任命为舒州团练副使,要离开廉州。廉州太守张左藏为他送行,苏轼即席作《留别廉守》诗一首: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武林旧事》和《梦粱录》都出现“月饼”之名。除了月饼,《梦粱录》列其他食物多至数百:“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细馅大包子,卖米薄皮春茧、生馅馒头、饨子、笑靥儿、金银炙焦牡丹饼、杂色煎花馒头、枣箍荷叶饼、芙蓉饼、菊花饼、月饼、梅花饼、开炉饼、寿带龟仙桃、子母春茧”等,可见临安城中秋夜市的繁华景象。

宋 李嵩《花篮图》

除了饮酒与食饼之外,人们的食用尚有许多的时令生鲜与果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写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09

闺中拜月、放灯与祈福

宋 王诜《绣栊晓镜图》

至于寻常人家,中秋夜常聚众结伴游于市井,连儿童都通宵达旦玩耍,《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駢阗,至于通宵”,“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聚众玩耍之外,人们还在河上、水上放一种羊皮小水灯,《武林旧事》记载中秋临安放灯的习俗,“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盖,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现者。”中秋放灯想来是祈福之意,当时的河上路上应该是灯光造成的一番美景,就好比是一个民间的曲水流觞。

秋日文化祭之放水灯

宋代拜月压胜钱

祈福还可以在庭中拜月。当月亮升起时,在庭院中对月设香案,挂上月光画儿,上面印制的是一个类似嫦娥奔月的人物,称作太阳星君,下面尚有一小兔;然后摆上供品,供品各色水果,还要特别供上一捆青豆,是喂兔儿爷的。兔儿爷是身穿甲胄,兔面人身的泥塑,大小不等,有的骑虎,有的站破,中秋节儿童多买作玩具。部署完后,烧香礼拜。据史料记载,宋代的男子拜月一般是求得“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而女子拜月则主要是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宋代笔记小说《醉翁谈录》对此也有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拜月习俗在今日的杭州已经不存,但是中秋在河边赏月放灯的习俗倒是在一些地方仍旧流行。

供稿:王 晓

审核:王剑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