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浙大—台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题培训班”授课
  发布时间:2018-04-17 15:45   来源:城市怎么办

3月28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台州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专题培训班”授课。台州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市分管领导,经信系统负责人,相关重点企业负责人60余人参加。

讲座中,王国平说,城市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打造新型城镇化2.0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关键载体。台州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之一,自然禀赋优越,发展特色鲜明。台州要深度融入宁波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金融、旅游、科技、教育、港口等领域寻求更高层次的圈域合作,把台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

王国平指出,浙江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优化布局,一揽子研究并解决高铁线、高铁站、高铁枢纽、高铁组团、高铁经济、高铁时代等6个方面的问题,进而打造以高速公路为依托的“4小时公路交通圈”,以高铁、机场为骨架的“1小时交通圈”,加快建设“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对台州而言,特别要规划建设好甬台温铁路、杭绍台铁路、沿海客专、金台线等干线铁路,头门港支线、大麦屿支线、大石化支线、健跳支线等支线铁路,S1、S2等市域轨道交通线,加快打造台州至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省内中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旅游圈,使台州在“因山而名”、“因港而兴”的基础上,早日实现“因线(高铁线)而强”。要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兴湾、陆海统筹、开发保护并举、港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三生”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生态优先的资源环境体系、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浙江转型跨越的引领板块和浙江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王国平指出,国有经济优、民营经济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浙江的一大优势,必须切实加强制度供给,加快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流的发展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全面塑造最优的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是台州发展的“法宝”,现在更要解放思想,打造新优势,走出新路子,推动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要有开放的视野、跳出台州看台州,要有全局的观念、“一盘棋”谋发展做工作,要有长远的眼光、学会算大账。要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延伸覆盖到哪里。要加快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育优质发展增量,不断为“台州智造”增添砝码。

王国平还就如何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以台州湾、三门湾、乐清湾等省级湾区统筹发展联动发展台州全域,进而建成特色湾区都市;如何抢抓高铁时代的重大机遇,打造沪杭甬“后花园”;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推广应用“PPP+XOD+EPC”模式等问题回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袁方在主持讲座时说,当前台州正面临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双重任务,必须要对标杭州、宁波等先进城市,加快推进裂变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台州产业“二次腾飞”、“二次创业”。特别是要通过服务理念的再提升、政企关系的再定位、营商环境的再优化,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嫁接与赋能,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王国平理事长的报告以杭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案例,围绕台州如何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加快打造新型城镇化2.0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立意深远、主题突出、内涵丰富、路径清晰,对于台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