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研究|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
  发布时间:2018-05-03 11: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图1:杭州梦想小镇】

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模式,在发展新产业、开拓新空间和探索新体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特色小镇从发源地浙江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受到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全国出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热潮。

特色小镇建设关键要明确理念、厘清内涵。特色小镇特指以城市组团为重点,实施组团式开发;以“产城人文生”(产业、城市、人口、文化、生态)五位一体为特色,彰显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以“PPP+XOD”为载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类基础设施先行。在落实过程中,关键要做到三个坚持。一要坚持“五规合一”,二要坚持“PPP+XOD”复合模式,三要坚持破解“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这“四大难题”。

然而,一些地区出现了特色小镇建设过热的倾向,部分特色小镇也陷入了发展困境,简单地把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特色镇建设、新城建设、园区建设、景区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出现了千镇一面、只见新镇不见人和违法违规搞圈地开发等现象。梳理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甄别特色小镇在不同实施阶段中的关键点,探讨可持续的特色小镇实施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的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

【图2:梦想小镇与周边创新资源对接示意图】

1.选择与策划阶段:顺应区域发展转型需求

目前,对特色小镇规划实施的探讨通常集中在规划编制、后期开发与运营等环节,但特色小镇的选择、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是保证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特色小镇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是选址与策划阶段,应结合地区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小镇规划主题、范围及时序等,避免无中生有、硬规划出一个“特色小镇”。

杭州梦想小镇位于余杭区未来科技城( 海创园) 腹地,其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未来科技城( 海创园) 这一特定承载地。未来科技城( 海创园) 重点建设区规划面积为39km2,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11年被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社会正在向高层次年轻人的创业需求转型。

从空间上来看,未来科技城在本质上是一个新开发地区,其在启动期依然遵循了新区建设的模式,即通过廉价的土地吸引龙头企业和科研高校,起到最初的发展和集聚作用。当未来科技城越过初创期,产业价值不断提升、人才结构不断完善、人口密度不断增加时,其内部企业之间、人才网络之间的创新创业机会不断出现,启动期的产业空间已经难以满足创业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需要一种新的空间模式,既需要如海创园良好的配套和平台服务,又需要较低的入驻门槛。由此,仓前镇凭借良好的区位和自然人文资源,成为区域产业低成本众创空间的供给需求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这也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年轻人创业与低成本众创空间的双重需求下,仓前镇自然而然成为了梦想小镇的现实载体,也成为了对未来科技城空间结构的延伸与补充。梦想小镇不仅是区域生态资源、区域创新资源( 如海创园、杭州师范大学) 和区域产业资源( 如仓前工业区、永乐工业区) 的重要补充,形成了年轻人创业小镇、互联网创业小镇,融入未来科技城整体发展框架。

2.规划编制与开发阶段:抓住青年创业者和互联网创业模式两大特征

在选址与策划阶段,规划基本确定了梦想小镇的目标是“成为众创空间的新样板、信息经济的新增长点、特色小镇的新范式、田园城市的升级版,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互联网创业高地”。

梦想小镇内的古街具有880 多年的历史,街区内保留了章太炎故居、四无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古建筑,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质朴,但多年来却陷于保护和开发的“两难”境地。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的提出,为古街提供了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人的城市化为根本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规划在编制阶段紧紧围绕人的需求,确立“三生融合、四区叠加”,即“先生态、再生活、后生产”,“镇区、景区、社区、校区功能叠加的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规划理念,避免单一功能开发。

“青年创业者”和“互联网创新”是梦想小镇规划的两大基本点。根据规划前期调研,可以了解不同创业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创业需求类型。其中,20~29 岁的创业者主要关注中小学、综合医院、体育文化设施和综合商业设施等,30~49 岁的科研人员则更加关注教育和综合医院两类设施。在创新需求方面,规划从梦想小镇未来潜在的互联网创业类型、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提出不同互联网创业的空间和配套组织要求,以满足年轻创业群体的多元创业需求。

考虑到梦想小镇未来潜在的业主和使用者的多样性,常规单一的建设开发模式并不能适应整个梦想小镇的开发。规划锁定人才和平台两大关键要素,采取政府先行先试、与投资人/平台结合、村宅整体更新租赁等多样的项目建设模式,构筑“人才+ 资本+ 孵化”的开发模式,创新性地引入了“大学生+ 社会创业者众筹+ 个别实力较强的创业平台”进行联合投资,推动“资智”联动发展。

【图3:梦想小镇创业创新生态圈示意图】

3.功能外溢与区域拉动阶段:“点面和合”“以点带面”

杭州梦想小镇的成功不仅是区域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小镇本身也是开放的、流动的,能不断与周边要素交流,如与周边传统工业区、大学和龙头企业等片区的“点面和合”。与此同时,梦想小镇不断扩大自身功能外溢与辐射,对未来科技城、杭州城西地区的发展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拉动作用,如对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这些区域层面的外溢和拉动,反过来也将小镇融入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中,与杭州整个城市发展转型“捆绑”在了一起,逐步建立起了一种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吉勇,朱骏,张晖,《特色小镇的全流程规划与实施探索——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规划师》2018年第1期。

图文:张益诚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