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游记》:历史悠久、山水秀美
  发布时间:2018-05-28 14:42   来源:城市怎么办

游记,是历来深受广大文化爱好者青睐的一种文学体裁。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创造,游记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久传不衰,并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它以鲜明的艺术品性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于世界文学之林。

游记,在清代以前的文体论著中,都被归入“散文”或“杂记”之类。它的出现和形成可上溯到《诗经》、《楚辞》、汉赋的天人合一之游——神游、意游的超现实之游。在魏晋时代,文人们对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认识,促进了山水游赏的盛行,以及记述这些活动的创作兴起,游记才正式成为文人创作的体裁。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孙绰的《游天台山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慧远的《庐山记》,便是古典游记的代表作。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并深刻影响了明代的《徐霞客游记》。

唐宋古文大师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元结的《右溪记》、苏东坡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游记中的辉煌篇章。不过,那时候的游记,并不都是冠以“游记”的标题,有的称“记”,有的称“赋”,也有称“序”或“日记”的。简言之,无论何种体例形式,凡写游记、发感慨、摹景、抒情、言志、述理的,都可包括在内。后人给游记下的定义是:“散文的一种。主要记述旅途见闻,某地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快,描写生动。”(《辞海》2009年版)所以,凡写所游、所见、所闻、观感、灵感,无论是身游、目游、心游还是神游、卧游、梦游,不管是记、序、赋、书还是日记,只要它具有这种基本格局,便都可算作游记。不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作品,还应该建立在作者实地游览、亲见亲闻的基础上,那才是有骨有肉,具有实质内容的好作品。

明清以降,游记摆脱了唐宋以前神人合一的幻境神游,向形游合一的山水之游转变,着重记述“游览”与“游赏”之经历与感受,以“纪行”为基点,依次延伸展开到写景、抒情、言志、述理,合之为游记的“五项要素”,将自然客体与作者主体——“物我”,两相对应,互存共容,将自然之美,通过人的感官,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使游记更具实际内容,更能表达游记的写景抒情的功能。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写作开始盛行,以白话为语体的游记,摆脱了古典游记的束缚,在写景抒情方面更灵巧生动,优美篇章层出不穷。就西溪游记而言,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有许多上乘佳作,在整个西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无可估量的价值。

西溪湿地历史悠久,山水秀美。文化沉积非常丰富,千百年来,文人雅士,不仅在此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众多的诗文佳作,成为西溪文化宝贵的遗产。特别是西溪游记,更是群星璀璨,数不胜数。这些游记,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才华、饱满的激情,描写西溪,歌颂西溪,人们读过之后也不由得想跟随前人的足迹,一游为快。

本书选辑了从明代至近现代40多位作者50余篇西溪游记。这些游记以前都散见于各种书籍、报刊上,搜罗颇费时费力,读者想要全方位阅读它们也很不容易。现在将这些游记汇编成一册,对研究西溪文化的工作者和关心西溪文化的读者,是一种方便,对促进西溪的发展也有现实意义。

西溪湿地第三期工程的建设,注重文化,以人为本,融合第一、第二期建设的成果,体现“大西溪”的格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西溪湿地工程打造成“世纪精品、传世之作”和“宜业、宜居、宜游、宜学”的美丽洲。西溪湿地第三期工程指挥部本着这种理念,组织选辑出版这本《西溪游记》,给读者提供一个鉴赏、驰骋的载体,让西溪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书后附录,虽不能算作游记,但作为游览指南,对了解西溪多少有些帮助,作为文献掌故也不可或缺。由于选编者水平有限,错误肯定不少,希望读者给予指教。这本《西溪游记》也是一种尝试,还有很多的游记没有选进来,以后如有必要可以继续出二集、三集,把西溪文化挖深做透,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第1版(2012年12月1日)

丛书名: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曹云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