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研究 |郭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8-06-01 16: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4月16日,2018(杭州)信息社会与数字城市研讨会在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举行。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北京飞马旅发起人郭昕探讨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一、新经济从何而来

在技术和市场的催生下,新商业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关于新商业,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通用的、普遍接受的概念。这里的新商业是指一种新经济形态,源自国家统计局对“三新”企业的定义。所谓“三新”,即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

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

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

新经济的核心理念是数字经济三力模型。其中,互联网是信息系统载体,产业核心能力是物理系统载体,数字金融 Fintech是价值实现体系。

二、新经济重点领域解读

研究发现,平台服务、分享经济、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零售、智能数据、泛娱乐7个领域在新商业中表现最为活跃。这些领域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引领创新,集聚动能。

第一个领域:平台模式。代表企业:敦煌网

平台经济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迅速崛起,平台企业总收入已达到万亿级,成为“数字革命”的三大标志性事件之一。全球市值最大的100家互联网公司中,有60家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平台,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新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个领域:共享经济。代表企业:摩拜单车、小猪

共享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商业新生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共享经济基于闲置资源的精准匹配与联结,实现优质资源的加速流动、供需的高效匹配,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49205亿元,共享经济主要有出租使用权、置换所有权和共享服务力3种模式。

第三个领域:人工智能。代表企业:云知声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催生新的技术、产品、产业、业态、模式,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我们预计,到2025 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规模总值将达到1300亿美元,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点。

第四个领域:智能硬件。代表企业:优必选

2014 年是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元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增强,消费者对智能硬件产品的需求不断加深,智能硬件从个人消费产品迅速拓展到教育、医疗、零售、出行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中国智能硬件产业规模在2018年有望达到5000亿元。

第五个领域:新零售。代表企业:每日优鲜、盒马鲜生

新零售是基于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利用云(云计算、大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端(PC终端、移动终端等)等新兴技术催生的新兴业态。新零售业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人、物、场重构,强调消费体验和便利程度;二是基于线上线下零售平台,获取海量交易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第六个领域:智能数据。代表企业:碳云智能

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数据的应用开始走向智能化和精细化。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制定数据智能战略,通过智能数据提高运营效率、推动业务变革、辅助经营决策。

第七个领域:泛娱乐。代表企业:腾讯

泛娱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并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显示,2016年泛娱乐核心产业总值约为4155亿,2017年泛娱乐核心产业总值约为5484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超过1/5,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新经济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

智能化,新经济是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其核心在于把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数字化。数字化的实现通过软件和算法实现智能的决策的基础。未来的新商业主体应该优先发展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类似人类的感知、认知智能,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整合资源。做到人机合一、充分融合、智能决策和管理。

2.融合化

产业融合化,按照新经济的产业发展路径,即新技术、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的思路,新产业一定会打破传统经济的产业分工,把完全不同行业在新的生态系统重新整合起来,形成融合的新行业。上榜企业摩拜单车的产融结合,通过区块链融生产、消费、支付为一体就是鲜活的案例。还有一个关键点不可忽略,新的产业必须在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CPS)两个空间都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形成OMO双力驱动,而不是单打一。从这个意义上说,上一代经济发展起来的的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线下实体企业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也没比谁提前起跑,同样任重道远。

3.社会化

社会化,社会化应该从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发展。企业形态方面,企业的物理边界消失变成了一个共享的平台的管理者或平台上的节点(APP应用)。在这个平台上,分布式工作、分布式利益共享成为商业模式常态。社会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的变化更是颠覆性的: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或个体个人转化成了共享平台上的海量节点,这些节点不像传统经济那样有着固定的上下游的链接关系,而是按照需求在不同时间被一个“任务”所连接,这个链接形成一条数字线,数字线就是新的企业架构和业务流程。未来社会化企业不以物理空间为企业边界,而是根据目标和时间确定的任务线、数字线。社会化企业的第二个方面是重新界定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化的共享平台上,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移动的经济体,他不受雇于某个企业,又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和企业分享各种利益;每个个体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多种属性共同出现在一个平台上,根据时间、地点、任务的不同,每个个体的定位和身份也不同。在新经济中,传统的企业和员工都被重新定义。

4.服务化

服务化,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需求的管理成了企业运营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工作。需求管理的形式主要是提供服务,就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把传统经济的生产制造、物流仓储产品迭代更新等生产过程变成服务的过程。所谓服务化就是用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图文:毛春红

审核:邵莹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