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研讨会作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09 14:50   来源:城市怎么办

6月9日下午,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为杭州市农村历史建筑研讨会作《做好农村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专题报告。浙江省住建厅领导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顾浩,西湖风景名胜区(市园文局、市运保委)党委书记、主任(局长)翁文杰等省市领导,以及市园林文物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各大博物馆负责人、13个县市区文物部门负责人等150余名党政干部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王国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和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根魂。历史文化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大“卖点”,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农村历史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卖点”,就是保护城市的特色,就是保护城市的生产力。破坏农村历史建筑,就是自毁城市的“卖点”,就是自毁城市的特色,就是破坏城市的生产力。要按照打造“建筑历史博物馆”的要求,以农村历史建筑综合保护工程为抓手,努力闯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的新路子,把农村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好,把杭州优秀的传统农耕文化弘扬好。一是坚持保护农村历史建筑是最大政绩。建新城、开新路、盖新房是政绩,发展工业、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是政绩,保护农村历史建筑同样是政绩,而且是更大的政绩、真正的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特别是农村历史建筑,当好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和首要义务。二是坚持保护农村历史建筑就是保护生产力。农村历史建筑不仅是杭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杭州经济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护农村历史建筑,就是保护杭州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卖点”,就是保护杭州城市的特色,就是保护杭州的生产力。保护农村历史建筑的投入,不仅是生产性投入,而且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三是坚持保护与发展“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在农村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实践同样可以证明,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与保护历史建筑之间也有一个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四是坚持保护农村历史建筑人人有责。保护农村历史建筑,不仅要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文化品位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一代城市管理者,更要造就一大批热爱家乡、珍爱历史、具有强烈保护意识的新一代市民,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他强调,要总结推广新世纪以来杭州实施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总结推广主动保护、抢救保护、异地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抢救的姿态抓好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确保农村历史建筑生命的延续。总结杭州保护历史建筑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六项原则:一要坚持保护优先、改善为主。所谓“保护优先”,就是要把农村历史建筑全部保护下来,真正做到应保尽保。所谓“改善为主”,就是要在保护农村历史建筑的同时,高度关注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特别是居住生活品质的提高。二要坚持“鼓励外迁、允许自保”。所谓“鼓励外迁”,就是如果住在农村历史建筑中的农民愿意外迁,应鼓励他们外迁,先由政府把这些农村历史建筑收购过来成为国有资产,然后妥善加以保护,并代代传承下去。所谓“允许自保”,就是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农村历史建筑,允许房主自己修缮保护,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三要坚持项目带动、搞好结合。解决农村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来去、手续怎么办”等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项目带动、搞好结合,走出一条少花钱、多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农村历史建筑保护新路子。四要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共建工程”,涉及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涉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要坚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打一场保护农村历史建筑的“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五要坚持多元筹资、共同负担。实施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的钱,从四个方面来:一是来自市里,二是来自区、县(市),三是来自乡镇(街道)、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四是来自个人。农村历史建筑业主和房东也要承担一定费用。六要坚持先易后难、试点先行。农村历史建筑综保工程是一项范围广、规模大、标准高的系统工程,要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逐步推开,以此完成全市8000余处农村历史建筑的综合保护。

供稿:研究二处(杭州学研究处)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