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旧影》:从影像中走进西溪往事
  发布时间:2018-06-11 14:42   来源:城市怎么办

西溪,古称河渚,清雍正《西湖志》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由宝石山背陆行,绕秦亭山,沿山十八里,为宋时荤路,抵留下……,水道由松木场进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以后,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淑”。其位于江南繁华之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相传战国时荀子曾耕读于西溪,至南宋,宋高宗赵构曾欲在此建皇城,后至凤凰山,遂定皇城址于此山。当时有大臣上奏,西溪如何定夺,赵构思忖良久,口勃“西溪且留下”,让西溪从此有了皇家文脉的玺印。清代康熙和乾隆二帝也曾游历西溪并留下御诗数篇。文人墨客或游览或赏景或雅集或隐居不计其数,如苏东坡、秦观、唐伯虎、郁达夫、徐志摩等等,都为西溪留下了烩灸人口的千古诗文、书画,杭州人施耐庵更以西溪为背景地,写下了传世名著《水浒传》。《诗经》的“风、雅、颂”可以喻作西溪风光的自然朴野、名人雅士的川流不息、民俗文化的灿若星辰。

历史总是有其特定的局限性,那些基于文字记录下来的史料给人无限遐想的同时又限制了人们的想象。从文字中汲取到的有限信息常常使得后人对历史的追溯描摹有些意犹未尽。

19世纪末,摄影技术传入杭州,西溪地区从此开始有了旧影,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纪录影像与史实材料,如民国时期荻花如雪的自然美景,日寇入侵的战争铁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生产、工业贸易、医疗教育、干部下乡等种种宝贵旧影,真切的再现了西溪历史中的模样。《西溪旧影》正是以这些珍稀的老照片为依托,从自然地域、人文历史、经济建设、医疗文教等方面详尽地向读者展现民国时期以来西溪的历史旧貌与发展概况。字里行间的描述中夹杂的一张张黑白斑驳的老照片印证着作者笔尖描绘的西溪景象,一幕幕真实生动的旧社会场景就在文字与影像的交织穿插中缓缓浮现。

民国后,西溪的面积日渐萎缩。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西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范围逐渐缩小。在历史的进程中,西溪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再是以往那个以养鱼育蚕、种竹培笋及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发展为主的幅员辽阔之地。近代以来,西溪的地域面积大大减少,得益于其特殊的湿地环境,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西溪进行综合保护。发展至今,西溪逐渐转变为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并成为杭州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海桑田,旧时西溪也已经成为一小部分人脑海中的回忆,并逐渐为人们所遗忘。而那些记录了西溪旧貌的影像,在历史长河中愈发显得珍稀难得。

本书笔者赵大川先生是一位在西溪工作、生活40余年的学者。其编著出版过众多与杭州历史人文相关的文学作品。他在本书后记中坦言,为了写好《西溪旧影》,他耗费20余年心血,积攒了大量关于杭州,包括西溪的鲜活、原创的种种史料、图片实物。这也为他大量的史实文学作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西溪旧影》正是这样一部兼具历史文学性和生趣阅读性的作品:它既包含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同时又通过大量的旧影史料为人们呈现出一场场富有生趣的视觉盛宴。

《西溪旧影》是这片地域历史记忆的载体。它以一种特殊的文字加影像的记叙方式展示了百十年来这片土地的繁华、没落、变迁及至如今的崭新样貌。它不仅极尽真实的还原了过去西溪人的生活场景,使人真切的见识到那些在当今时代或已消逝或近绝迹的事物,还囊括了作者亲身的丰富生活经历与大量社会旧闻,对彼时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发展进程都有着详尽的描写。

关于西溪往事,那些民国荻花如雪的秀丽风景、逐渐湮没的敌侵史实、文革知青下乡的农场经历、还有工农文教的发展历程…西溪过去的一切不会被遗忘,它们存在于一部分人的脑海里,然后被字句珠玑记载下来,同那些凝固了时光的旧影,构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座历史丰碑。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9月第1版

丛书名: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赵大川

总主编:王国平

供稿:郎 郡(实习)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