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 《之江大学史》:江畔学府的辉煌历程
  发布时间:2018-06-17 15: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早在《汉书·地理志》便曾记载浙江“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秀绝人寰的之江,如绿色的飘带一般,萦绕在秦望山麓。旧址上的之江大学,宛如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这条绿飘带上。

之江大学,从创立初期的教会大学开始便经受磨难,却一直坚持着办学的信念与初心,体现的是近代教育学者们的一片赤子之心。

1845年到1911年,是之江大学的草创时期,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一所教会学校,不断发展成为了后来的之江大学。作为一种外来事物,教会学校在初期并不为当地民众而接受,到后来科举制被废除,近代新学教育模式突破了最后的体制障碍,成为发展的潮流。

此时的育英书院不断地吸收高级教师人才,四处筹集资金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设备和完善教学制度与内容,最终在1911年迁入在钱塘江边的新校园,正式改名为之江学堂。

自1911年2月学校迁入秦望山新校址后,之江学堂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学校董事会的高瞻远瞩,之江学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术研究的氛围的日益浓厚,科研人才辈出,相继涌现出一批在文学、史学、工程、财政、金融等各个学科领域里颇有建树的学者。学校声誉日隆,社会影响日渐扩大,虽然曾遇到停办一年的挫折,但是之江大学依旧顽强的坚持了下去,成为当时的私立名牌大学。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大片国土沦陷,之江文理学院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迁离了被日军侵占的杭州。

几经周折后,在抗战前期到处于英美中立国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落户,此时各个在沪的基督教大学都相互共享物质资源与学科资源,虽然一直寻求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但是之江文理学院仍然不愿意放弃自身独立存在的地位,已着手向成为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之江文理学院筹划复校。经过八年战火的洗劫,杭州校园已是满目疮痍。虽然在物质上损失很大,但是师资力量却有增强,拥有一批治学严谨、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之后随着内战的爆发,之江文理学院的学生无法置身事外,他们积极的参与反对内战的活动,最终适应形式的需要,设立了“学生自治会”等组织,以保护学生财产,迎接解放。

解放后,之江大学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不仅扩充了相应的学院,教职人员也有了大的调整。在新中国蓬勃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之江大学的毕业生成为各高等院校、设计院及国家机关的栋梁之才。

之后爆发了抗美援朝运动,国际大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中国刚刚加入的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以此为导火线的一场政治大较量,之江大学以此为契机割断了与美国教会的联系,得以新生。

最终之江大学与其他高校分流合并,校舍原址归浙大所有,设立保密专业,继续发挥培养中国新人才的作用,从而结束了之江大学的历史,之江大学宣告结束。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2015年3月第1版

丛书名: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作 者:张立程 汪林茂

总主编:王国平

供稿:王玥(实习)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