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 |《西溪诗词选注》:禅悟和遗世之思
  发布时间:2018-06-26 14:40   来源:城市怎么办

西溪左近繁华之都,却眘然尘坱之外。张岱曾云:“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周庆云则说绵亘三十余里,狭不盈丈,广亦才数寻,沙屿萦回,一览不可尽,天然之画稿也。溪植茭芦革荻之属。深秋,棹小舟缘溪行,一白皑皑,低压篷背,则词家之胜境。”郁达夫更进一步认为:“不懂得南画,不懂得王维、韦应物诗意的人,即使去看了,也是毫无所得的。”

西溪的散逸、曲幽、清寂、澄澈、空灵、天然质朴等特质契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体悟,不仅让人“名利心倶冷”,给予心灵慰藉,甚至在鼎革之际,俨然成为了遗民的失落之国。也因如此,西溪的诗,除了“一溪秋雪看芦花”的风情之外,更多了一层“心与境俱化”的禅悟和“只恐青山尚未深”遗世之思。

西溪之诗发乎唐宋,至明清则鼎盛,民国犹有余韵焉。尤以元明和明清易代之际为极致,或谓隐逸之地,纳隐逸之士,发隐逸之思,然更多的已是士人对气节的坚守和对故国的挽歌。《唐栖志略》记载了明末西溪遗民的心理状态:“甲申后,孝先(徐介)弃田庐,白衣冠徜徉山水间,已而入河渚。梅花开时,日夕游咏其下。喜饮酒,善哭。侯官高兆尝千里访先生,留宿寓庐。夜半闻大哭。问之,盖鼠衔先生葛巾去也。”其岂哭葛巾也。

西溪多僧人、隐士、遗民、乡宦之诗,亦有帝王、巨卿、名士、佳人之诗,其诗风之盛,乃至家庭成员之间,也能声气相通,酬答唱和。因此,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诗社蕉园诗社在西溪发起,也就不足为奇了,从康熙到雍正历时六十余年,为“东南妇女之冠。”白曾然在《西溪秋雪庵志》序中说:“山水景有变乎?吾不得而知也。山水景无变乎?吾亦不得而知也。然则孰可传?曰文字传。孰可久?曰文字可久。”诚然!诗人已去,而这些描写西溪的文字还在,它们是西溪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保护西溪的凭证。从唐宋至今,西溪之诗词恒河沙数,今取一瓢,以飨读者。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丛书名: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者: 虞铭、陶学峰

总主编: 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