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宁波论坛”报告会作专题报告并调研象山县规划建设
  发布时间:2018-06-27 15:20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6月19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赴宁波市和象山县授课调研。上午,在象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黄焕利,副县长周坚栋等有关负责同志陪同下,王国平一行先后调研了象山湾沿岸规划建设情况、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工程项目现场、象山大目湾新城区、象山县老城区建设情况,对象山融入宁波“拥江揽湖滨海”发展战略进行指导。下午,王国平为宁波市委举行的“宁波论坛”报告会作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的专题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市政协主席杨戌标,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宋越舜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宁波市局级(含)以上干部、政协常委约300人参会。报告会由宁波市政协主席杨戌标主持。

报告会上,王国平首先围绕“党的工作重点与重心”“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城市化与城镇化”四对关键词的辨析,对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重点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指出,城市群是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实现宁波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跳出宁波重新审视宁波、善于依托“宁波人经济”发展宁波,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高度重视对接大上海、沪杭同城化、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层次研究的标准打造接沪连杭的宁波大都市区。

王国平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都已经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概括来说就是: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快中求好”向“好中求快”转变,加快打造2.0的发展模式,即高质量的发展模式。这主要是由两大因素决定的:一是前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前一阶段的发展积累了诸多矛盾。如果说快中求好是1.0,那么好中求快就是2.0。要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在新起点上取得新突破,关键要做到“十个新突破”:即在坚持“美好生活”目标定位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群主体形态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两轮驱动”发展路径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国际化发展导向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四化同步”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保老城、建新城”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创新城市治理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XOD+PPP+EPC”发展模式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六高”方针上求得新突破。过去很多城市依托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小城镇集聚作为主战场;现在宁波等城市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需要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否则滞后的城市化将会拖累整个经济转型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应该是‘两轮驱动’,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形势下,宁波必须拿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全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走向2.0时代。

王国平认为,只有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才有可能推进城市网络化发展,才有可能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长,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短。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就是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是内因、是基础,“公转”是外因、是保障。所谓“自转”,是指把宁波全域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区域影响力,构筑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格局。所谓“公转”,是指宁波要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呼应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结合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来谋划宁波的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

王国平指出,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下一步,宁波要把国际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对宁波而言,坚持城市国际化导向,就是要深化对世界先进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城市管理和行政管理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形成国际化的公共服务和制度供给。

王国平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城镇化成本”与城市基础设施息息相关。只有在坚持“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效投入带动区域范围内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平衡城市发展的前期投入成本,才能有效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

王国平强调,打造新型城镇化2.0,宁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高度重视高铁时代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在坚持城市发展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同步转变”“两轮驱动”发展路径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国际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导向上求得新突破,积极打造浙江践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发展战略的先行者、引领者。建议宁波以“XOD+PPP+EPC”为主要模式,尽快启动直连上海市金山区的沪甬高铁通道规划,启动串联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的甬台温高铁通道规划,启动铁路宁波西站(机场站)与宁波东站(东钱湖站)等新建铁路枢纽型站场的同步规划建设,为宁波“建设国际港口名城、打造东方文明之都”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杨戌标在总结讲座时指出,王国平理事长紧密结合宁波市发展实际,围绕“十个新突破”,提出了符合宁波现阶段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要求的城镇化构想,对宁波市在新形势下推进特色城市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讲座内容站位高远而又旁征博引,思想深邃而又深入浅出,高度凝结了王国平理事长长期实践经验和城市学理论积淀,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具有非常强的思想性、针对性与指导性。他强调,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地区之一,宁波要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管理体制等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注重规划先行,把握发展规律,切实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的宁波解法。全市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讲座精神,将王国平理事长提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转化为推动宁波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