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调研临平副城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8-07-27 15:25   来源:城市怎么办

7月18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赴临平副城,专题调研九乔数字商贸城、高铁组团、艺尚小镇、文化艺术中心、西子国际(余杭区规划展览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块、全民体育中心地块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余杭区区长陈陈如根,副区长於卫国及余杭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市城研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江山舞陪同调研。

调研后,双方举行交流座谈会。余杭区委书记毛溪浩、区长陈如根,以及余杭区区委办、区府办、区住建局(规划局)、区国土局、区发改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临平新城管委会、乔司街道、东湖街道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并汇报工作或发言交流。余杭区副区长於卫国主持会议。

王国平讲话。他首先衷心感谢余杭区区委、区政府对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的信任,充分肯定了余杭区委区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争先进位的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省发展排头兵。他指出,余杭区要认真梳理、整合新世纪以来编制的相关规划,按照“多规融合”的要求,形成科学的《余杭区分区规划》,在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中,彰显余杭区的独特性、唯一性、差异性,为余杭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余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轮驱动。今年以来,面对GDP增速趋缓、政府负债过高等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要坚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以城镇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突破两者各自面临的瓶颈。新世纪以来,杭州之所以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一直保持领先地位,主要是在产业发展上跨越了四个阶段,成功实现了“四次产业革命(产业升级)”。现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第四次产业革命(产业升级)”的机遇,积极探索以数字经济、数字应用为特色的数字城市经济发展路径,打造数字城市建设的杭州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真正培育一个万亿级的数字经济来支撑杭州经济新一轮的发展。二是坚持“城市化、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结合。余杭区300平方公里的“城市化主战场”,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层次研究的“六高方针”,谨防建设碎片化。余杭区900平方公里“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要结合省委“大花园”战略,在原有村庄形态的基础上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全面落实生态带保护工程,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两高方针。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细节决定成败,人民生活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细节。余杭区要坚持“四改六”、“白改黑”、“上改下”、“绿改彩”、“暗改明”。“四改六”,即道路由四车道改为六车道,有条件的设置公交专用道;“白改黑”,即水泥路改为沥青路;“绿改彩”,即城市绿化改为彩化,形成乔、灌、草立体种植生态模式;“上改下”,即电路、通讯等高架线路改为埋在地下;“暗改明”,即无路灯地段改为有路灯。坚持以“道路(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保护、带管理。“带整治”,即道路沿线、河道沿岸环境综合整治;“带改造”,即道路沿线、河道沿岸城中村改造;“带建设”,即道路沿线、河道沿岸新农村建设;“带开发”,即道路沿线、河道沿岸在建设规划范围之内的土地要做到“优地优用”;“带保护”,即把道路沿线、河道沿岸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位;“带管理”,即通过道路(河道)的延伸,将城市现代管理方式延伸到城乡结合部。下一步,余杭区要明确规划目标,注重城市细节,在细微处和琐碎处体现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思考与追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王国平强调,推进良渚遗址综合保护利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同步推进保护、利用、传承三篇文章,以保护为目的,以利用为载体,以传承为手段,通过适度利用和有效传承,实现真正的保护。一是要着力破解难题。在体制建设、规划编制、遗址考古、申遗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解要素保障、改善原住民生活、管委会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等难题。二是要实施POD开发模式。学习西溪湿地、湘湖新城“金镶玉”的开发经验,坚持“积极保护”的理念,围绕大遗址公园实施POD(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开发模式,将良渚遗址公园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产品,依托良渚遗址公园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开发新城,提升区域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形成生态环境与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的良性互动,进而走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路子。

王国平强调,推进余杭区“接轨大上海”,要深刻领会“八八战略”中“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一是要扩大上海对杭州的“溢出效应”,避免“虹吸效应”。顺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推进、沪浙省际合作深化推进、沪嘉杭强化轴线功能”的空间发展新趋势,按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融合度”的方针目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审视余杭的目标定位及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二是要坚持高铁(站)进城的理念,一揽子统筹谋划高铁线、高铁站、高铁枢纽、高铁组团、高铁经济、高铁时代等6个方面的问题。全面研究高铁余杭站对接沪乍杭高铁线路、补齐始发终到功能、全面开发高铁站周边土地、乔司编组站探索开发上盖物业及客货两用的可行性,利用现有城市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合理规划铁路线,通过对高铁站的提升改造,推动临平组团有机更新和跨越式发展。

毛溪浩讲话。他指出,王理事长作为余杭区的老领导,对余杭区情况熟、感情深、钻研透、思路宽、水平高。目前余杭区城市发展处于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作为东中西无缝连接杭州主城的都市新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仍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希望借助杭州城市学研究会的力量,系统、全面的研究临平新城、良渚遗址的未来发展。

座谈会上,杭州城市学研究会与余杭区住建局(规划分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分别签署了《余杭区接轨“大上海”概念性规划》、《良渚遗址综合保护概念性规划》课题协议。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