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 |《钱塘江古镇梅城》:三江交汇半朵梅花城
  发布时间:2018-08-02 14:55   来源:城市怎么办

梅城是梅花城的简称。 “梅城”是指砌成梅花形的城垛,只有京城城墙的城垛才能砌成梅花形, “天下梅花两朵半:北京一朵,南京一朵,严州半朵”。梅城是严州的州城,一座普通的州城也有资格建梅花城——虽然是半朵——也意味着可以高攀龙庭了,这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耀,严州城也因此被称为“半朵梅花城”。

严州(前身称睦州)是钱塘江上游徽州和下游杭州之间唯一的一座州府,钱塘江的干流新安江和最大的支流兰江在州城之下汇合,流入下游富春江,上游的流域面积达3.76万平方公里,占钱塘江流域面积的四分之三,浙江省陆域面积的十分之三,这意味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口、生产的物品都必须经由这里才能输往下游——这还未计入上游邻省经严入浙和下游上输的部分。梅城,像一把锁钥,牢牢地控制着钱塘江中游的咽喉,在以水运为主要运输手段的时代,梅城在钱塘江乃至浙江省地位之重要可以想见。

梅城也是严州附郭县垦(首县),建德县的县城。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 225)建县算起,作为县城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从周武则天神功元年(679)睦州州治迁此算起,作为州城也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南宋都杭,严州称为畿辅之地,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梅城迅速发展成为钱塘江中游的枢纽重镇。元末,朱元璋由淮甸发迹,严州是他经营东南进而夺取天下的战略根据地,特派外甥李文忠坐镇,在此设浙江行省,成为浙江的政治、军事中心,这是严州能仿照南北二京体制建造梅花城的依据。明初建省,严州即为浙江11个州府之一,其排名仅次于省会杭州而位居第二,直到清中叶依然如此。

梅城的出名还在于严州秀丽的风光和辉煌的文化。

严州“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不仅孕育出了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歌流派“睦州诗派”,还是“京剧的祖宗”(梅兰芳语)婺剧徽班的滋生之地,和清代“新安画派”的重要活动区域。

严州是宋代善本书的重要刻印地之一,世称“严州本”,刻印过《艺文类聚》、《通鉴纪事本末》、《剑南诗稿》、《礼记集说》等名著巨制,这些严州版的宋刻本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清乾隆年间,严州又刻印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的初刻本青本《聊斋》。

由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繁荣的商贸活动,严州被写进《金瓶梅》、《水浒传》、《官场现形记》和“三言两拍”等文学名著中,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严州现象”。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水运急遽衰落,因水而兴的梅城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1912年民国政府废止严州军政分府的一百年来,虽几度设置过专署,但总的趋势是行政区划级别的不断降格(1959年撤销建德专署,1960年建德县人民政府迁往白沙,1992年撤销梅城区),梅城从州城、县城“沦落”为一个乡镇,这在浙江11个州府中是一个孤例,在浙江1500多个乡镇中也是唯一的。古老的梅城犹如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满腹经纶却找不到用武之地,只能拖着“五车书”蹒跚前行。然而,梅城并没有自甘沦落,一直顽强地努力着,坚持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能量,等待时机,厚积薄发。

改革开放给梅城带来了发展的生机,跨江发展,另建新城,这些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在变成现实。随着粗放式、掠夺式发展带来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的种种恶果,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口号,对于尊重自然、主张天人合一的古老中华文明有了新的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绿色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人们对于古镇梅城在经济建设、生态资源、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评价。保护严州古城,加强严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根之于历史者深,胎之于风俗者固,因之于地理者远。” (习近平《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序)积累了千年文化能量、绿色能量的古镇,将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梅城将和传统中华文化一起向现代社会回归,将重新以水而兴。经过百年沉默,这座钱塘江上的古镇将迎来她新的辉煌。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丛书名: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

作 者:朱睦卿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