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ABC | 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8-03 14:45   来源:城市怎么办

1.建立竞争力视角的城市定位战略。城市定位,就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收益,根据自身条件、竞争环境等,确定自身发展的目标、占据的空间、扮演的角色、竞争的位置。目前,中国城市城市定位的重大缺陷就是大部分城市都在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追求几乎相同的目标定位。其结果是造成各城市产业严重同构、重复建设盛行、大量企业产能过剩、区域城市之间恶性竞争、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因此,一个城市要因地制宜,通过对自身资源和环境的分析,确定自身最优的功能定位,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2.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部分。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企业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了一个持续、稳定、有不寻常的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城市枢纽经济高度集中的表现。因此,城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城市政府要提供适宜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3.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创新。要创造各种硬软条件,包括建立激励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成立服务组织,建立产业基金,提供发展空间,加快引进国内外的各种产业和资源;要加快城市参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取消地方保护壁垒,开放各类市场,促进城市的分工和协作;要积极鼓励国内外城际间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城市内外机构和人士的各种民间的非正式交往,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城市环境。

4.加强科教投入,积极培训人才,创造留住人才的空间。人类社会步入到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城市之间的竞争,实际成为科技实力的较量,技术创新上的竞争。要通过政策指导和舆论引导,营造尊师重教、尊重知识与人才、求知好学的浓厚氛围。要制定出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民主、宽松、良好的科研教学和创新环境,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切实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5.树立战略联盟意识,加强城市区域合作。同区域城市由于相似的发展背景、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其竞争力特征非常类似,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通过区域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规模经济等途径无疑增强了与区域外城市的竞争力。因此,同区域城市应该建立城市战略联盟和合作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杭州这座城市在工业化发展上是先天不足的“四无城市”,即无地矿资源、无港口资源、无政策资源、无项目资源。杭州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迈入新世纪以来,紧紧抓住城市化这一战略机遇,深入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努力营造一流的人文、体制、法治、治安、政策、政务、人居、生态、硬件环境,坚持不懈地以政府做城市做环境带动市场做产业做企业,以政府办好企业围墙外的事带动市场办好企业围墙内的事,以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杭州成为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集聚的“洼地”,成为各方人才投资创业的“天堂”。

因此,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要树立“等不起”的机遇意识、“慢不得”的忧患意识、“坐不住”的责任意识,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构筑发展优势,进而走出一条避免城市间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学总论[M].人民出版社,2013.229-231

2.王国平. 研究通报(2017)13号:关于“XOD+PPP”模式的思考,2017

供稿:研究四处(媒体宣传处) 吴雨馨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