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画寻》:文人墨客心中的净土
  发布时间:2018-09-03 14: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西溪,这个被南宋高宗皇帝所留下的西溪,历史把她洗刷得只剩下一个“城市湿地”的名称了。大抵旧遗之地,自然景观总是被人文的历史所浸淫着,就如同古物的包浆,闪烁着文明的光芒。历史总在记忆里,在尘封的故纸堆里,传承着文明。西溪的记忆,我们不可能完全于老照片中寻访,照相技术传入之前的影像,只能于文本与绘画中找寻。于是,旧时的芦荻、庵堂祠宇,在缓缓展开的图卷中复现。溪水沿着山脉穿行,十八座山,十八座桥,梅花开满溪岸。秋雪庵清溪纵横,曲水环绕,蒹葭深处,粉墙黛瓦,依水而筑,溪流两岸芦花似雪……

西溪一直是静寂的,没有一点尘俗。两晋时期,西溪的山上才开始有人建造了佛教寺院,僧尼们把它作为梵修之所,于是大大小小的庵堂自明清以来有名可考的就有一百多处。宋代以来,由于每年士子赴杭州赶考常于此寄居,带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较长期的居留所,后演化为别业。元明清至民国,文人们择为隐居之地,宦游之后的官吏们亦将它作为终老之处。明末清初吴本泰概括的仙岛荡、幔芦港、莲花幢、杨柳城、薝卜篱、护生堤、弹指楼、秋雪滩“秋雪八景”,那种景致令人遐想不已。僧尼们的经诵与文人的悠扬吟唱,仿佛桃源菊水…。。。

我们从那些文本与绘画的题跋中读出一种深深的隐逸的味道:《西溪素艳图》、《西溪卜居图》、《西溪茭芦庵图卷》……同时映人我们眼帘的是赵孟頫、蓝瑛、王翚、华喦、奚冈、金农、戴熙、黄宾虹等自元至民国的书画大家的名字。他们或为友人留翰,或自隐而绘,把历代西溪的风物景观留给了今天,也给了我们一串打开西溪历史大门的钥匙。

据历史记载,最早关于西溪的画卷是载于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的《西溪图》,原画现已失传,系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为友人鲜于枢所作。元代的杭州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游仕于钱塘山水者,不乏翰墨名家,如当时名重一时的赵孟頫、鲜于枢、高克恭、李衍、李有等,皆钟情于钱塘山水,可谓高手云集,群星璀璨。

鲜于枢以京官辞隐杭州,筑屋西湖之滨,日日高朋满座,谈诗论画。赵孟頫自京中寄诗给他称:“脱身轩冕场,筑屋西湖滨。开轩弄玉琴,临池书练裙。雷文粲周鼎,鹿鸣娱嘉宾。”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后来,鲜于枢又建霜鹤堂,当时游仕于湖上的名流墨客于此雅集。赵孟頫的《西溪图》题跋云:“为鲜于伯机作并题。山林忽然在我眼,揽袂欲游嗟已远。长松谡谡含苍烟,平川茫茫际层巘。大梁繁华天下稀,走马斗鸡夜忘归。君独何为甘寂寞,坐对山水娱清晖。西溪先生奇崛士,正可著之岩石里。数间茅屋破不修,中有神光发奇字。绿蘋齐叶白芷生,送君江南空复情。相思万里不可见,时对此图双眼明。”诗中称鲜于枢为西溪先生,故可见鲜于枢正是晚年隐于西溪。又西溪有鲜于山,可能与鲜于枢有关,所以我们推测,霜鹤堂可能建在西溪。当然这一切都已无从查考。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杭州市园文局于留下苗圃(即旧时西溪地域)偶然取土时发掘出一古墓,出土鲜于伯机名印及用砚、玉器等文物,足以证实鲜于枢与西溪的不解之缘。

西溪的绘画滥觞于赵孟頫的《西溪图》。距赵孟頫近四百年之后的1680年,清初山水大家王翚于友人处得见此卷,并于次年通临一遍,款跋:“临赵承旨为鲜于伯机画西溪图。元人画法俱尚苍润,松雪专以工致而兼秀劲,尚有宋人遗意。庚申春,超然先生时侨寓吾虞得观此卷,玩索之下一洗凡目,焕然神明,假归临仿者久之,终未惬意。惟此卷芟荡陈趋,发挥新意,尚有鸥波风韵。然较之原本,殊失庐山真面目矣。辛酉花朝后一日,石谷子王翚。”又近三百年后的1909年初,海派画家陆恢又作《西溪一角》,题“赵元敏西溪一角。图为鲜于伯机作,此节取。廉夫陆恢。宣统元年己酉冬十月十日陆恢复识”。于《西溪读书图》则题:“赵魏公西溪图卷,为鲜于伯机作也,其用色之妙,不可思议,盖赵画笔甚浑厚多墨,姚云东、刘完庵皆得其胎息。此图却是青绿,浓者只一两处,余俱浅色,特彼绢本,兹易以纸本,着意师之,终不能到,奈何。吴郡陆恢仿文敏青绿法即识。”《西溪图》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张大千1947年的《山水四屏》中的《松雪斋西溪图》,跋云:“此图子昂赠鲜于伯机者,全师荆浩,盖徇知之作也。丁亥秋孟,成都昭觉寺临并记,大千居士爰。”从此赵孟頫《西溪图》茫茫不可见。

在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唐寅绘的《西溪图》亦如同赵孟頫的《西溪图》一样成为悬案不可寻。同样,唐寅的《西溪图》在清初王翚《西溪待渡图》(跋“癸丑四月十八日坐雨山楼戏仿六如居士西溪图。石谷子王翚”)与清末吴穀祥的《山水四屏》中重现其境。到了明末至清初时期,别业、寺庵大兴,赏梅圣地确立,一时之文人墨客相继而来。华亭董其昌题“茭芦庵”,同郡陈继儒至资寿庵以唐人“秋雪濛钓船”之句题曰“秋雪庵”,始名。张岱西溪探梅至秋雪庵见“一片芦花,明月映之,自如积雪”,叹为奇景。作为当时武林派领军的蓝瑛更是寄居西溪,这一点我们从他大量作品中诸如“画于西溪草堂”、“画于西溪山庄”、“画于西溪之凝紫山庄”、“西溪之香圃”、“西溪之方山草堂”等署款可得到证明。在观读这些画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感激蓝瑛为西溪记录了如此多的草堂、山庄之类的别业。

到了清代康乾时期,西溪人文更为鼎盛。当时的山水大家王翚、恽南田皆为西溪写照。1689年,康熙帝南巡临幸高士奇西溪别业并赐题“竹窗”。随后的西溪更是被有清一代的丹青墨客尽情发挥。尤其是康乾时代的钱塘名士厉鹗、杭世骏等筑居西溪,加之厉、杭二人与“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华喦友善,诗画唱和,有金农反复抒写的《西溪梅花》、华西《西溪筑居图》可为证。同时作为“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冈留下了《西溪泛雨图》这样的名迹,还有不容忽视的《西溪梅竹山庄图册》,它汇集了奚冈、戴熙等一时名手的作品,其中戴熙的《茭芦庵图卷》与钱杜的《西溪田居图卷》都堪称古代西溪绘画中的精品。

至清末民初,西溪如同秋雪庵的香火一样日渐衰败。民国9年(1920),沪上巨贾周梦坡出资将历代两浙词人祠堂建在了秋雪庵侧,来自望族的刘承干、庞莱臣亦因周梦坡的鼓动出资修缮西溪人文旧观与文人雅集。周梦坡曾请庞莱臣写《西溪会琴图》手卷,后由其门客吴琴木执笔,庞莱臣题记云:“西溪会琴里,梦坡先生耽诗嗜琴,处嚣而思寂,往岁于西溪拓地辟墅,春秋佳日辄徜徉其间,与二三素心会琴于此,致足乐也!曩余拟为之图,卒以尘俗未果,乃倩吴君琴绘此以供雅赏。时壬戌天中节,虚斋庞元济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庞莱臣(虚斋)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书画大藏家,其《虚斋藏画录》所收唐宋元明清迹颇多,后如戴熙、奚冈等所写西溪亦被收入其《虚斋藏画续录》中。庞元济去世前,曾将家藏书画作为遗产分成三份,由其后代继藏。上海博物馆初建时,曾购得其中一房的藏品。其孙庞增和在1963年将其祖父珍藏的137件宋元明清名书画捐献给南京博物院,其余的则在“文革”结束之后全部捐献给了苏州博物馆

“群峰环绕,茭芦柽柳,夹岸通舟,散碧连翠。为访遗址,因写此图。”这是近现代中国画大家黄宾虹在其《西溪草堂图》中的跋句。浏览画图,低吟句,西溪的绘画几乎是自元代至民国文人画兴盛的一部断代史,而西溪则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一方净土。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丛书名: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李云雷,周明雍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