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民间工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9-10 15:51   来源:城市怎么办

西溪民间工艺,是西溪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溪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

西溪,是一人地域名,非单独的行政辖区,历史上对西溪之名指称不一,或水名,或地名,或市(集镇)名。泛指今杭州市西湖区和余杭区的一个局部范围。西溪湿地水源来自上游的南苕溪、中苕溪和北苕溪,汉唐时期的西溪范围约在300平方公里以上。东约至拱墅区的米市巷街道和祥符镇一带,南至法华山一线10里山峰北坡,约含现在的西湖区北山、西溪、古荡、翠苑、文新、留下、蒋村街道,三墩镇、转塘镇的龙坞一带,西至余杭区余杭镇、闲林镇(五常)、余杭中泰乡、清以后西溪范围逐渐缩小。据《康熙钱塘县志》载: “留(西)溪界方十里。外则西至余杭,南带江而薄富阳;内则北距仁和,东错于湖阴者,起天竺属之桃源岭,实本县之钦贤、调露、定北、定南、上下扇等图也。其山自龙门、黄梅来,而为穆坞,尽于秦亭。其水自分金、澹竹二岭,而为镇河,左转古荡,右出闲林,其土百顷。”本书所收资料指大西溪范围,凡西溪水系自源头流经的地域,也收录其中。

西溪,地处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地区。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溪先民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创造性地制造出精致的玉器、黑陶和髹器等工艺品。这是良渚文明的标志,是西溪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西溪先民留给后人的璀璨沉甸的一份厚礼。

西溪民间工艺,也是一种群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产生于西溪民间,传承于西溪民间,服务于西溪民间。西溪地区的每一种手工技艺都有着深厚的社会根基,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热爱的。

西溪民间工艺品种之多,分布之广,质地之精,绝不逊色于其他地区。历史上不仅有精美绝伦的玉器、黑陶工艺,有土法造纸和雕版印刷工艺,有自然环保的竹编、草编工艺,还有古朴的土布织造和蓝印花布印染工艺……这些工艺项目有的目前仍在民间传承着,有的已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状态,有的只有珍贵的历史记载和保护遗址了。调查、整理这些工艺的历史、技艺和传承人,目的是更好地研究、继承、保护西溪民间工艺的优良传统,弘扬西溪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

西溪民间工艺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西溪民间工艺与西溪民间风俗有着紧密的联系,往往某一民俗事象是通过民间工艺这个载体生存和传承的;二是西溪民间工艺传承有明显的地方性和稳定性,往往是扎根于一个镇、一个村,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经久不息的;三是西溪民间工艺所用材质都是就近取材,有着丰厚资源优势的;四是西溪民间工艺的传承人都是地道的和乡土的能工巧匠,他们是西溪民间工艺的薪火传人,又是保护和继承西溪民间工艺不可忽视的一支中坚力量。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丛书名: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郑发楚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