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民间语言趣谈》:生成和流行的民间语言
  发布时间:2018-09-11 14:54   来源:城市怎么办

本书收集了在杭州西溪地区生成的和流行的民间语言,是一本语言民俗通俗读物。

西溪地区原是杭州城区西部和西北部一片广袤的水网交叉的湿地,天目(山)水系之一的苕溪为其主要水源,现在已归人杭州市区,行政上主要跨西湖区和余杭区两个区。西溪地区早在唐代即已建制,南宋以降渐渐繁荣起来,各色人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足迹和诗文,自然湿地和渔耕生产、人文活动相结合,形成了西溪特有的湿地文化,其中的民间语言显得特别的多彩多姿。

民间语言收集范围的界定,学术上是有讨论的。本书参考了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的观点,又结合西溪的实际情况,选定的民间语言形式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流行语、行话、黑话与暗语、吉祥语、忌讳语、咒语、绕口令、詈骂语、谜语、歌谣和顺口溜。将民间语言置于民俗情境之中,它就不再是孤立的词语形式,而是一种立体的文化现象。研究语言民俗而不顾其语境,不结合其借以存活的民众生活土壤,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就容易流于单薄和片面,(黄涛:《民间语言志: 概说》,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本书的撰写者全是西溪当地的住民和研究西溪文化的热心人士,对西溪民间语言素有记录和探索,根据《民间语言志》所说将其置于民俗情境之中,所以在书中列出的不仅仅是语言形式,而且尽可能复原语言的文化情景和使用语境,并对此作了较详细的解说。

书中收录的都是西溪本土生成的和流行的民间语言。其中有本土生成的俗语,例如流传在五常一带的“用钱靠四季,吃饭靠田里”,流传在留下一带的“留下留下人,三冬靠一春”,流传在龙门坎村一带的“种田要种洋清畈,要讨媳妇龙门坎”;再如有西溪划龙舟时对龙船样式的称名“满天张”“半天张”等。书中还收集了一些原生态的歌瑶,如“唱长工”“光棍经”“童养媳”,还有劳动歌摇、情歌、儿歌等。书中同时收录了流传在西溪且有西溪特色和风情的民间语言,例如“五黄六赤,坶穷极赫”、“门前一条河,讨个媳妇像阿婆”等俗语土话。当然,有些民间语言中有粗俗的成分,还有少量詈骂语,请读者阅读时注意辨别,本书中不作任意改动,以存原貌。总之,这本语言民俗通俗读物是全体编撰者不辞辛劳,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完成的。此书不仅具有认识西溪的意义,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西溪及其民间语言,也希望这些民间语言在书面上和口头上能长期保留和流传在西溪人的生活之中。

民间语言和方言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民间语言是相对于上层语言而说的,流传在社会底层的民众生活之中,活在民众的口中。而方言是相对于共同语而说的,是某一共同使用的语言即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民间语言是方言化的、方音化的,方言丰富了民间语言。

民间语言是民俗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民俗现象,民俗的各个门类都在民间语言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书中的语言实例采用描写方法叙述,尽量做到切实和生动,不失民俗本色。所以本书也是一份提供给语言民俗等研究者的真实而可信的材料。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书注重地方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相结合。将这五百余条语言实例分为四大类,即物质生产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生活中的和游艺活动中的民间语言。民间语言用中宋字排印,解释文字用宋体字排印。正文中用汉语拼音字母注上方言的发音,或注上直音。

本书的编撰是在杭州西溪研究院的主持下进行的,在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由西溪文化研究会的同仁以及其他热心于此项工作的人士集体努力完成的。同时请顾振祖和蔡勇飞两位先生当顾问。民俗顾问顾振祖九四高龄,是西溪留下世居老人,是西溪语言民俗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蔡勇飞是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主持过多次方言调查课题,主要著作近30部。

收集、整理和编撰民间语言是项初创性的工作,作者们虽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或多或少存在错误和缺点,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丛书名: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王 藻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