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东莞市第四期市管干部进修班”授课
  发布时间:2018-09-22 15:12   来源:城市怎么办

9月10日,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客座博士生导师王国平应邀为“浙江大学——东莞市第四期市管干部进修班”作题为《打造新型城镇化2.0的思考》的专题讲座。东莞市30余名市管领导干部参加。

讲座中,王国平指出,一座城市的管理者,在谈思维创新时,首先要关注我们工作、生活所在的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思维创新。他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七个新突破”,即在坚持“美好生活”目标定位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群主体形态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两轮驱动”发展路径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城市国际化发展导向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四化同步”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XOD+PPP+EPC”发展模式上求得新突破、在坚持“六高”方针上求得新突破。

王国平强调,打造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发展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2.0,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可以通过“生活品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生活品质表示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包括经济生活品质、政治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等“五大品质”。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每位市民的当下愿望,又是每座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城市不以人口规模拼大小,只能以品质争高低,以特色论输赢。要从“品位”和“质量”相统一的角度,大力提升“五大生活品质”,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把城市发展放到一个现实而又终极的意义上去把握,使城市与市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王国平指出,城市化的主体形态是城市群。只有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才有可能推进城市网络化发展,才有可能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长,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短。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就是要处理好“自转”与“公转”的关系。“自转”是内因、是基础,“公转”是外因、是保障。对东莞而言,所谓“自转”,是指把整个市域当作一座大城市来谋划和建设,聚焦“一心两廊三区四门户多节点”,加快构筑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多层次、多节点、开放型的网络化格局。所谓“公转”,是指东莞要通过规划共绘、设施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土地共谋、社会共享、机制共创,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制造优势, 共同推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王国平强调,坚持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就要高度重视“TOD”模式。如北京新东站、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就是TOD模式应用的典型案例。对东莞而言,要充分利用TOD模式的集聚效应,一揽子研究并解决高铁线、高铁站、高铁枢纽、高铁组团、高铁经济、高铁时代等6个方面的问题,要以空港、高铁、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铁新城”、“空港新城”,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

王国平指出,当前,很多地方在产业发展领域与城市发展领域中都存在“低、小、散、差”等结构性问题,只有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以城镇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突破两者各自面临的瓶颈。东莞要坚持城镇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轮驱动”,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新东莞”的总体要求,推动在创新转型发展、全面开放格局、区域协调发展、美丽东莞建设、社会和谐善治、文化繁荣兴盛上的“六大跃升”,奋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努力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王国平强调,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加快建设“数字城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指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物联网为基础设施支撑,以软件加分享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智慧应用为目标,以人工智能经济、虚拟现实经济、物联网经济为突出表现的新经济形态。对东莞而言,要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东莞数字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王国平指出,要破解新型城镇化“钱从哪里来和去、地从哪里来和去、人从哪里来和去、手续怎么办”等四大难题,就要在坚持“XOD”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应用“XOD+PPP+EPC”模式,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土地进行一体化开发和利用,形成土地融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之间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关系,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带动土地的增值,通过土地的增值反哺城市的发展。“XOD+PPP+EPC” 的理论基础是“地租理论”,特别是“级差地租理论”。 “地租”,简而言之即指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取的报酬。“级差地租”,简而言之即指由于土地优劣等级不同而形成的具有差别性的地租。从本质上而言,“土地出让金”就是各级政府作为城市全民(国有)所有制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向全民(国有)所有制土地使用者收取的“地租”和“级差地租”。

王国平强调,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至少可以划分成“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六个子系统。要高质量地推进城镇化,使城镇化真正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需之所在、最大的发展潜力之所在,就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层次研究的“六高方针”。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最低的风险、最大的成效,顺利地完成新型城镇化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讲座引起了东莞市市管干部的强烈反响,在互动环节,王国平还就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的区别等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浙大管理学院EDP中心主任孙建平在主持讲座时说,王国平理事长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学术造诣水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开拓者。王理事长紧密结合东莞城市发展的现状,围绕“七个新突破”,提出了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2.0模式。讲座高视角、高层次、高水平,为在座的东莞市领导干部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为东莞市城市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