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是当下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未来社区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三维价值坐标,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内涵特征,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重点的集成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九大场景中,健康场景是老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根据《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发〔2019〕8号)有关“未来健康场景”的描述,未来社区将面向全人群与全生命周期,构建“全民康养”未来健康场景,解决社区医疗“看得起”但“看不好”,养老设施与服务缺失,健康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的痛点。其方案和愿景是:促进基本健康服务全覆盖,围绕实现全民康养目标,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电子档案系统,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推广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应用,探索社区健康管理线上到线下(O2O)模式,促进健康大数据互联共享。创新社区健身服务模式,科学配置智能健身绿道、共享健身仓、虚拟健身设备等运动设施。加强社区保健管理,普及营养膳食、保健理疗等养生知识。促进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创新多元化适老住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老年之家等场所配置,支持“互联网+护理服务”等模式应用。构建名医明院零距离服务机制,探索城市医院与社区医院合作合营,通过远程诊疗、人工智能(AI)诊断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
当前,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即由“医疗”为主,向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转变。社区作为承载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的基础单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健康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未来健康场景”更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立足当下实际,社区要满足居民基本健康需求,首先要解决四大问题:
问题一
我的小区能健身吗?
个人健康,60%靠自己,15%靠遗传,10%靠社会,8%靠医疗,7%靠环境。如此看来,健康的实质更像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检验社区是否健康,最基本的标准是——它能引导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么?而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小区连基本的公共空间都要受到极限挤压,遑论公园系统、绿道系统、健身设备与交流空间。因此,未来社区健康场景的实现,首先要依托于健康基础设施的支撑。新时期,应通过参与式规划、精细化管理,让社区公共空间多起来、生活环境美起来、生活节奏慢下来,真正实现泛在的健康环境。
问题二
我的健康我知道吗?
把社区作为打造大健康的城市基底,把基础健康第一程解决在社区,从而构建“全面康养”未来健康场景,必须发挥居民个人在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中的作用,而当前很多人都缺少一个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当前,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而在“健”字当头的新时期,电子健康档案应不断丰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等功能,跟踪健康状况走势,为个人动态掌握健康状况提供基础支撑。
问题三
智慧健康能进家庭吗?
当前,不少从事智慧医疗的企业都在开发智慧医疗系统,但绝大部分智慧医疗系统未能进入居民家庭,直接、高效地服务居民健康。究其原因主要是路径和成本问题。比智慧医疗进家庭更为复杂的智慧健康进家庭,更需要依托新型城市建设解决路径和成本问题。新型智慧城市(New-Intelligent City),其核心理念是以智慧城市经济为重点,抓好两个结合,即产业的智慧化和智慧的产业化相结合;城市的智慧化和智慧的城市经济化相结合。新型智慧城市与以往所提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以新一代(智慧)城域网为基础,推进物联网进家庭。第二,以智慧家庭为载体,形成商业模式。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物联网进家庭,特别是借助5G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泛在的“万物互联”,将催生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应用场景,降低智慧健康进家庭的成本,推动智慧健康服务不断迭代升级。
问题四
健康消费能进医保吗?
当前,医保支付范围主要是基本医疗服务。从影响个人健康因素的比重来看,形成科学的健康消费,离不开医保的引导和支撑。而从全民健康的目标来看,合理的医保支付范围,更有利于实现健康绩效。当然,目前来看,未来社区要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还存在不少障碍。试点过程中,可以在医联体、医共体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覆盖更加广泛的“健共体”,并探索“总额预付、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共体”建设,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绩效。
以上四大问题只是实现未来健康场景基础性的问题,而全面实现健康场景,要以两个“三位一体”为战略方针:一是社区、企业、家庭“三位一体”;二是网络、产业、服务“三位一体”。因此,健康场景建设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更需要居民和社会的广泛参与,要用现代“治理”理念,形成合力。首先,要推动政府一家管理向党政界、企业界、知识界、媒体界、市民界“五界联动”的社会复合主体共同治理转变。其次,要始终坚持“三力合一”。一是政府主导力。政府充分发挥在加强立法、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培养人才、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二是企业主体力。着力引导和推动企业充分发挥创新和实践的主体作用。三是市场配置力。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大力优化资源配置。
世界卫生组织也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个方面。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好愿景,某种程度上讲,它将创造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统筹谋划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才能有效满足居民健康诉求,有效满足居民健康诉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社区健康,则我的健康有所安放!
文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供稿、审核:马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