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因人的意志而建,因人的意志而毁,因人的意志而保护。
——安东尼·滕
”
当我们提及一座伟大的城市时,首先想起的是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综合经济实力、最完备的基础设施、最顶尖的人才和最通达的交通,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及它们拥有多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多少文物古迹,以及拥有怎么样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因为这些城市的大部分的历史遗迹,都在都市更新与城市建设中逐渐消失殆尽了。
“整个20世纪,不仅仅是现代文明摧毁了前世留下的大多数建筑结构,在我们和过去之间挖掘了一条宽宽的鸿沟,而且更糟的是,在每一个大陆,我们都采用了一种毁灭性的文化”。1900至2000年之间,阿姆斯特丹有将近1/4的地标建筑被阿姆斯特丹人夷平了,存在了几个世纪的中世纪穆斯林城市开罗超过一半的伊斯兰标志性建筑被开罗人毁掉了,纽约成千上万的美丽老建筑被纽约人拆毁了,北京屹立了600年之久的古城墙被拆除了,巴黎、京都、维也纳、莫斯科…几乎每一座城市都遭受了城市更新的浩劫。在发展和保护面前,人们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安东尼·滕认为,历史建筑的毁坏是城市精神的损失。因为城市的功能之一是历史建筑的活的博物馆,它记录着城市的过去,也反映着城市的未来。然而,历史建筑一旦被毁,则这种印记就被抹去了。因为它的不可替代性,即使能够按照图纸原样重建,但是它的细节也会被抹去。
为了研究这些城市是如何从繁盛走向衰败的,安东尼·滕选取了罗马、华沙、开罗、莫斯科、北京、新加坡等20个城市进行了研究,虽然它们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所遇到的问题都是相似的。
01 罗马
“我们以宇宙之法命令,所有古代建立的建筑物,用于公共目的或装饰的庙宇或其他纪念物,从此不许被破坏,也不应被任何人染指”。
——罗马皇帝马约里安458年颁布的法令
作为伟大帝国的首都,帝国时期的罗马是古代城市中最大最壮观的一个,它建造了各式各样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如弗拉维安半圆形剧场、罗马斗兽场、大杂技场、万神殿、戴克里先公共浴场等。罗马帝国衰败以后,旧建筑上的大理石被切割砌成碎石墙或被煅烧后运往欧洲用来装饰新宗教的纪念碑。文艺复兴时期,教廷发起宏伟巨大的建设活动,使得90%-95%的古罗马遗产都被毁于人为的破坏。尽管458年,罗马就颁布了历史上最早有记录的保护法规,“地方官员如果允许拆掉帝国纪念碑上的石头,将被罚款25公斤黄金,拆石头的工人则将受到鞭笞并砍掉双手”,教皇也颁布了法令反对对古代遗产的这种屠杀式的破坏,但是从整个城市历史来看,这种管控的影响却很小,因为每个新任的统治者都可以任意地接受或者拒绝其前任的做法,这种保护政策缺乏有效性和连续性。
02 新加坡
老城市有有手工建造的房屋,大量使用来自城市周边近处的材料,反应的是独一无二的物质特征和城市文化价值观,现在成了来自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封闭时期的一个有限资源。
——安东尼·滕
新加坡,一个没有名扬天下的建筑杰作,却因其地方特色而闻名于世的城市。殖民地历史使其发展了一种复合文化。不同移民团体的多民族建筑在这里融合,英国殖民者建造了欧洲版本的印度灰泥房屋,葡萄牙移民带来伊比利亚半岛的地中海色彩风格,中国商人则带来中国传统建筑。坐落在热带植物和灌木花朵中跨文化的色调柔和的建筑,使新加坡称为世界上最具异国情调的城市。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强迫小地产主卖掉土地,集中而成较大的地块。因而许多老建筑不可避免地被拆除。官方报告指出“在我们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时,我们丢弃了我们东方的神秘外貌以及由老建筑所代表的最大魅力”。直至旅游收入下降,才使得政府重新考虑对城市的规划。
03 阿姆斯特丹
都市更新与大量城市建设所造成的破坏结果,其范围之广,过程之迅速,更甚于战争。
——安东尼·滕
阿姆斯特丹作为一个从渔村发展起来的城市,为了向海要土地,他们建造了海堤和风车;又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建筑手法,将木桩打入地下,建造木质房屋,建筑又高又窄,沿街形成连续墙,房屋正立面向外倾斜,以适应其难以承重的地质条件。他们规划了三条平行的运河空间带,环绕着不规则且不封闭的多边形城市。在1660年,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欧洲的第三大城市。然而,商业的扩张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土地的缺乏使得地价高涨。老宅年久失修,穷人涌进市中心,内城的部分地段成为贫民窟,独特的运河被填平改造成新的马路,以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阿姆斯特丹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历史风貌被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所改变了。
04 京都
人们想要使生活的环境现代化,使其更卫生、更舒适、更实用,这当然没有错。但是问题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真的有必要毁掉这么多的传统环境和文化吗?
——山崎正史《京都:城市形态、传统及历史遗产》
京都由桓武天皇于794年所建,其深受古代中国都城影响,呈现出网状方格式布局,高墙环绕的皇宫位于古城中心位置。京都是一个日本古代建筑综合体,约有2000座寺庙、神社和庭院,精美如金阁寺、二条城、桂离宫,以及龙安寺的石庭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实施了国家复兴计划,突然来临的现代化,对日本的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城市现代化面前,历史建筑为再开发让路,国家保护法虽然对单体地标建筑进行了保护,但建筑物周边的环境被破坏,城市天际线也随之消失了。
几点思考
作为城市印记的历史建筑是否应该全部予以保留并加以保护?
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一直以来存在一种争论,是否所有的历史建筑都应该被保护?书中,安东尼·滕给出了答案“都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应当尽量全盘保护”。
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经验与教训?
保护法律的连续性。从皇帝王朝到教皇统治,罗马并不缺乏文物保护的命令、声明和法律。其中针对一些破坏历史财产的行为,还有严厉的惩罚——鞭笞、断肢和死刑。然而罗马古城却还是破坏了,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保证法律的连续性,从皇帝到教皇,法律只作用于统治者统治的某一阶段,而没有作用于整个历史时期。
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修复建筑遗产的资金需求大,单靠政府的资金目前无法负担得起这些建筑遗产的开销。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重建公司斯塔谢斯特在期历史建筑保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将建筑保护和住房补助连在一起。专门修复那些没有被列入名录但处于危险中的房屋,并保留其原始风貌,修复之后公司作为业主继续对建筑进行维护和管理。它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为投资人带来利益,股东每年可以得到免税的5%作为回报。得到修复的建筑不仅能够获得补助,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体环境,也使得周边地块的建筑得以增值。
经济不发达导致历史文物的衰败。生活质量提高以后,保护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因为都市社会已经脱离经济贫困获得自由,他们可以聚焦于自我文化身份认同的问题上所谓的,即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因此,总是只有在过去已经被毁掉之后,才有了保护的意愿和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显著提高的今天,诸如拆老城建新城的这种悲剧是完全是没有必要而且可以避免的。
保护历史建筑我们应该如何做?
人们既是伟大建筑的建造者,也是伟大建筑的毁灭者,更是伟大建筑的保护者,在这三者的矛盾中,只有重新焕发起一代一代的责任感和保护的意识,才能使得经历时间洗礼的古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成为一座文明城市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美]安东尼·滕,世界伟大城市的保护:历史大都会的毁灭与重建[M],郝笑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供稿:董 雷
审核:毛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