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西溪的龙舟胜会》:民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发布时间:2018-10-03 14:33   来源:城市怎么办

杭州主城区古荡以西直至闲林,天目山路、天目山西路与余杭塘河之间,是一片河汊交织、鱼塘棋布、竹林茂密的水乡,这就是著名的西溪湿地。每年端午将至,西溪一带都可以看到一种独特景观:不时有装着龙头的小船,在欢快的锣鼓声中划行于小港,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呈现出节日的气氛。到了端午这天中午,西溪腹地蒋村深潭口、五常浜口和余杭塘河边的仓前集镇,水面龙舟云集,表演种种惊险动作,岸上观赏者人山人海农历五月十三日,西溪西缘的闲林和睦桥,再次呈现同样的壮观场面。这一系列划龙舟活动,有一个特殊的总称——龙舟胜会。一方水上养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民俗文化。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端午节划龙舟活动,但西溪的龙舟胜会从起源、相关传说到内容、活动形式,与其他地方划龙舟习俗都有很大不同。

西溪湿地的形成,缘于浙北最大的河流东苕溪。东苕溪干流南苕溪,发源干东天目山马尖岗。天目山是浙西暴雨中心,苕溪洪水峰高量大,冲击特别强烈。约2000年前,东苕溪干流由今之余杭区余杭街道东向,经过现往的仓前、闲林、五常、蒋村、古荡等地注人钱塘江口。由于钱塘江冲积平原不断扩大,以及杭州湾潮水顶托,东苕溪水流逐渐变得不畅。今杭城西北部低洼地域成为东苕溪潴水之处,形成大泽,苕溪水涨,夹带大量泥沙,大泽之水变得浑浊;苕溪水势徐缓时,大泽之水变得清澄。一浑一清,有如北方的漳河,这就是古人所称的南漳湖。

东汉熹平元年(172),余杭县令陈浑筑两险大塘,于是南苕溪之水从余杭县城折北流向太湖。陈浑又在余杭县城的西北、东南开南上、南下两湖以蓄淫潦,“捍之以横塘,泄之以斗门”。苕溪水势变缓,南漳湖受水明显减少,“水渐杀、土渐出,伏而为滩,突而为洲,民乃得依之以居”。

陆地的扩展,将巨泊分割为较小的荡、漾,人们因势利导,又在低洼处开池挖塘,继渔业以后,农耕、蚕桑等产业应运而生。这一带的膏腴之地港汊纵横、曲流通幽,桑基、竹基、柿基与渔塘相间,是孕育別具一格划龙舟民俗的环境和地理基础。

据学者考证,西溪作为民俗的划龙舟活动始于唐、盛于南宋。明代中期,出生于西溪洪家埭的大臣洪钟归隐家乡,将划龙舟演绎为祝丰年、祈社福的“闹龙舟”社庆,使这项民俗臻于系统化。明清之际,这项人们喜间乐见的活动遍及西溪农村,成为四乡共同盛事。西溪一带蒋村、五常、仓前、闲林和睦桥龙舟活动内容相同,融为一体。相传清乾隆帝驾临西溪,看到西溪“闹龙舟”的壮观场景连连赞叹“胜会!胜会!”从此西溪“闹龙舟”有了“龙舟胜会”的美称。

划龙舟在我国可以说凡水乡皆有此俗,其起源众说纷纭。西溪划龙舟民俗的产生则与其他地方不同,明显源于古代农业,包括渔业、蚕桑和水稻种植。这里的先民古代越族的一部分,越族饭稻羹鱼,生活于水乡,认为龙是兴云播雨、执掌天下旱涝之神灵。西溪一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于农耕,但上游的笤溪水势无常,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述:“余邑苕溪建瓴而下。无以蓄之易涸,无以泄之则易涨3涸与涨皆为民害据史料不完全统计,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至民国38年(1949),大的洪灾即达50余次;北宋淳化二年(991)至民国36年(1947),严重旱灾约有20次。季节性的洪涝及十旱,更是不计其数。西溪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也孕育和发展了划龙舟民俗。

端午节前后西溪划龙舟活动长达半月余,当地称为“龙舟胜会”。与其他地方的龙舟竞渡相比,西溪龙舟胜会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弘。龙舟胜会整个过程渗透着龙崇拜、农桑崇尚的观念,表达了人们追求祥和幸福的愿景,彰显西溪人同舟共济、合力奋进的团队精神。西溪一带流传众多与龙和龙舟相关的传说,反映了这里的人们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中不避艰险、不辞辛劳的奋斗历程,在百姓中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对龙舟胜会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与龙舟活动形成表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已有西溪附近余杭南湖的水神故事;唐人传奇、明清话本中,涉及钱塘龙王、西湖龙王的作品也屡有所见。这也说明,西溪一带的烟水环境颇受当时人的注重,其影响已超越了西湖、西溪一隅。

清末以后,西溪由于种种原因趋于冷落式微,龙舟胜会除了本地和周边镇乡,人们知晓也不太多。“文化大革命”时期,龙舟胜会更是被作为“四旧”横遭禁止。改革开放使西溪龙舟胜会焕发青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溪龙舟胜会丰厚的文化内涵得到系统挖掘整理,并作为西溪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加以保护和研究。西溪范围的端午节五常龙舟胜会、蒋村龙舟胜会,已先后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在西溪龙舟胜会不但在当地家喻户晓,还引起闰内民俗学专家学者的重视。西溪龙舟胜会凭借其魅力,每年吸引国内外众多人士前来观赏。西溪龙舟胜会这朵奇葩,必将进—步展示她的风采。

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1月1日)

丛书名: 杭州全书西溪丛书

作  者:叶华醒

总主编:王国平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