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成果推介︱《钱塘江历史建筑》:流动的建筑
  发布时间:2018-10-11 14:34   来源:城市怎么办

《钱塘江历史建筑》是由仲向平、陈钦周撰写的介绍杭州钱塘江历史建筑的作品,本书以钱塘江的建筑类型为经纬,从建德新安江向北,直至杭州城区江干,沿“三江两岸”游径,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百余幢历史建筑的来龙去脉,重点突出建筑面貌及人文内涵等内容,读来着实妙趣横生。

城市是有生命,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杭州,作为一座古老而常新的城市,它的文化始终延绵不绝,光芒四射。而钱塘江,正是整个杭州中最闪耀的一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钱塘江古名渐江或之江,她既是浙江的母亲河,也是我国东南沿海一条独特的河流。钱塘江干流从西向东贯穿皖南和浙北,汇入东海,与其他十余条主要支流一同,将众多的“明珠”——雄伟奇特的黄山、千岛罗列的千岛湖、“东南锁钥”的仙霞岭、万亩参天的天目山、秀比天堂的西子湖、著名古都杭州一一串联,形成了一道秀美壮观的风景线。

钱塘江刚柔相济,既有平坦内敛,也有波涛汹涌,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造就了独特的建筑特色,阅读钱塘江的人文历史,建筑是最好的脚本。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在钱塘江的建筑群中的连绵起伏的历史文化街区——新叶古民居群、深澳古村落、龙门古镇、长河老街、西兴老街、安家塘历史街区,这些街区仍旧保存着古老的杭州人生活习俗,是一方江山生活的积淀,也是一方江山历史的纪念,古祠堂、水井、凹凸有致的石板路、印刻着岁月印记的牌匾、屋檐上的雕刻花纹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钱塘江边人们的生活图景。

在钱塘江历史建筑中,不可少的还有宗教文化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气息的思恭堂、双庙、之江堂、大资福庙、海潮寺、梵天寺、董公祠、福星观等构成了佛教、基督教活动场所的光景,我们通过这些历史建筑,仿佛还能看到人们择日前来唱诗、祷告、讲道的场景,也能看见许多精美的佛教建筑,过往的历史和现存的遗迹共同为我们了解过往人们丰富的宗教信仰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存。

而传统民居建筑和公共历史建筑则相应成章,不管是洋沙堂楼、董氏民居、慎友堂、罗家老宅、西洋楼等传统民居建筑还是两浙公所、钱塘江古海塘、杭州茶业会馆、钱江疗养院等公共历史建筑,都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陆家台门的门窗设计像极了西式建筑中常见的百叶窗;安家塘的木质门窗做工精致,雕花线条图案清晰可见;屏风山工人疗养院的建筑形态则采用了仿古宫殿式,全部琉璃瓦大屋顶,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这些建筑都体现了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交相融合的特色,大都流传至今,保存完好,为世人所惊叹。

名人旧居建筑也成了钱塘江历史建筑中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杭州历来人才辈出,蔡东藩、叶浅予、孙晓梅、郁达夫、金润泉、李培恩、应尚才……数不清的历史名人的生活印记仍然弥留在这一间间屋宇中,参观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旧居对当今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闸口电厂、杭州双流水泥厂等工业遗产建筑也蕴含着杭州丰厚的工业文化底蕴,这些充满价值的历史建筑就是财富,是历史留给钱塘江的财富。

这数百幢建筑对于我们了解钱塘江历史文化建筑所蕴含的相关文化大有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跟随着钱塘江的脚印,延伸杭州的文脉,春草吴门绿,秋涛浙水深,钱塘江历史建筑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缓缓流动着,富有人文气息,更在杭州人心中流动着,它是有生命的,绵延流长,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编辑供稿:研究四处(媒体宣传处)张朵、周炳乐(实习)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