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先区:不让教育匮乏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
  发布时间:2019-05-20 10:25   来源:城市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一重要论断,纵览全局,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教育优先战略在我国早已确立,其中,教育优先区是达成教育优先目标的实施手段之一。

教育优先区

教育优先区规划是基于福利国家的理想,根据“积极差别待遇”的理念,为文化不利地区的学生提供积极性的补助使其能充分发展潜能,与其他地区的学生公平竞争,以求教育机会的均等,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其核心思想是是处于不处地位的群体有得到补偿文化经验和教育资源的机会。

“教育优先区”最早出现在1967年的英国卜劳顿报告书中,它是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相当贫乏和落后,需优先予以改善,以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地区。随后,“教育优先区”作为为文化不利地区学生提供补助的计划被英国政府采纳,并以政策的方式组织实施。

1967年,贺尔西教授(A.H.Halsey)在卜劳顿报告中提出了“教育优先区”方案,随后被英国政府采纳,进而改善了物质贫乏或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状况。

法国在经历经济危机之后,为克服学业失败和缩小教育不平等,法国左派政府于1981年提出了“教育优先区”的政策,即在学业失败率较高的城区或乡村划分一定的地理区域,实施特殊的教育政策。在这些区域以“给与最匮乏者更多,特别是更好”的思想为宗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该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

与英国“教育优先区”政策极为相似的还有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美国,且迄今仍继续实施的“补偿教育” (Compensatory Education),即通过对贫困地区或处于其他不利状况的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提供额外补偿,使该地区的儿童与其他儿童处于公平竞争的状态。

参照英美的做法,荷兰也积极推动了“教育优先方案” (Educational Priories Programme) 的实施,对拥有大量贫困或不利儿童的学校,通过增加教师数,并给予额外设备补助的方式进行积极补偿。

我国发展现状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将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启动省份定位于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一是部分学龄儿童正在严重流失的地区;二是一些隔代教养的地区;三是有些偏远地区;四是若干社会环境复杂的地区;五是台湾地理条件特殊的地区;六是少数族群聚居的地区、低收入户比例特高的地区、对外交通异常不便的偏远山区与离岛地区。

于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郑州外国语中学校长王中立建议国家应把河南列为“教育优先区”,积极介入实行“积极差别待遇政策”,从政策、经费投入、人事等方面实行补偿和倾斜政策,以超常规发展的模式缩短河南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实现国民教育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台湾在通过长期的模仿、借鉴各国经验结合台湾因教育地区性及学生的素质差异性甚大的实际情况最终制定了一套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教育优先区计划。于1993年郭为藩部长就任之初,引进“教育优先区”理念,1995年试行,隔年扩大推广。

还有许多学者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地区等实行教育优先区计划,教育优先区这一计划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导,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积极影响。

教育优先区的经验借鉴

虽然我国的教育优先区政策正在推广的过程中,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基于公平思想和相关理论;英、美、法和中国台湾、河南相继实行教育优先区政策,在历史的变迁中要不断探索教育优先发展的道路和规律,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中不断调整策略和改革制度。

首先,教育优先区计划的实施是政府的行为,政府是投资的主体。同时政府将区域内教育发展规划和项目向社会公布,有计划、有目的地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投入经费 ,这样可以保证有足够和持续的经费投入。

其次,教育优先区有严密的规划、严格的指标。比如贫困状况、生态环境、民族构成、公众的教育需求、居住的分散程度、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设施、师资水平等等。什么样的学校和社区进入教育优先区都要经过专家的严格评估,通过评估确定每所学校发展的规划和需要投入的项目。通过教育优先区的操作程序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最后,责任要落实到学校和教师的身上。学校要实施小班化教学、创建教育优先网络和设备、实施教师流动制度,以促进该区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共同发展和均衡发展。增强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在竞争和合作中求发展,实现真正的“抱团发展”。

杭州的“教育优先”战略

杭州要围绕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推动“两个高水平”建设,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就必须在发展战略中明确“教育优先”导向。新世纪以来,杭州高度重视教育这项民生大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深入研究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杭州教育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前列,但也须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两大“短板”——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落实“教育优先”战略必须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抓两头促中间”的方针,杭州的“教育优先区”应落实于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

教育毫无疑问是场马拉松,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首先要解决教育起点的公平问题,就是“不让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教育起点公平就是人人都可以上好的学校和幼儿园,富人的孩子可以“上好学”,穷人的孩子照样要“上好学”。2004年起杭州全面实施了“名校集团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又出台学前教育“1+4”新政,用法律法规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新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把学前教育放到与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高度,按照政府主导的原则,从经费保障、教师保障、园舍优化、督导评估、质量提升五个方面对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保障机制进行了具体的设计,构建了促进杭州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政策框架,成为杭州学前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大学是城市发展的人才源、知识源、创新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杭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江苏省南京市有7所“211”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也有7所“211”大学,而浙江省和杭州市只有1所“211”大学。浙江省的经济总量虽然低于江苏省,但是远远高于陕西省,杭州市的经济总量超过南京市,更不用说西安市,但杭州市的高等教育与南京市、西安市差距很大。这种现象与浙江省、杭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必须得到改变。对杭州来说,就要以杭州师范大学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沿着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走下去,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继续立足内涵提升,促转型、上水平、创特色,着力做好“有位有为”、“大师大楼”两篇文章,真正成为市属高校乃至在杭高校名副其实的“排头兵”、“领头雁”、“先行者”,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

1.王晓辉:教育优先区:"给匮者更多"--法国探求教育平等的不平之路,全球教育展望, 2005;

2.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教育研究,2002;

3.李小红,景民:实施科学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发展“教育优先区”,现代教育科学,2004;

4.蔡文伯,韩琦:“教育优先区”视角下新疆民族优先发展的策略探讨——基于英、美、法、台湾地区的比较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王国平:《以公平优质为导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6.王国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供稿:陈雨秋、白玉盼、林玥玥

审核:方志明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