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研究| 何谓城市河道治理的“六大目标”?
  发布时间:2018-10-23 14:05   来源:城市怎么办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存在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今社会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市集中。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市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和探讨城市河道的建设,对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都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有益的。当前河道的功能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防汛,人们对河道的生态作用和城市景观都有了新的要求。良好的河道水环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味,还能丰富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同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早在2008年,时任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就提出要展示“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新杭州。“流畅”,就要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确保三堡引水工程和德胜泵站开足马力,切实加大引水、换水力度。“水清”,就要按照上塘河全线禁航、运河“白天限航、夜晚禁航”、余杭塘河“全线禁航、特殊批准”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实施禁航措施,同时在加快截污纳管步伐、保持河道合适水位基础上,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对河道及其支流沿岸企业排放进行严查严管。“岸绿”,就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抓紧抓好绿化扫尾工作,打一场河道两岸绿化“攻坚战”。“景美”,就要按时完成沿河游步道、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和沿河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并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动员沿河街道、社区和单位对各种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大扫除”。“宜居”,就是要以开通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为契机,建好“水上巴士”、“水上的士”码头和亲水平台,让广大杭州人和新杭州人“倚河而居”。“繁荣”,就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宣传促销、做好经营文章,充分听取旅行社和游客意见建议,不断细化完善游线方案,真正把3条水上黄金旅游线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产品。

2011年杭州发布的《杭州市“十二五”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高标准养护,推进城市河道长效管理上台阶、上水平,确保设施完好、河面整洁、环境优美、河岸有序,营造良好的城市河道景观,享受“依河而居”生活品质,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

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就是要围绕 “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目标,就是要坚持截污、疏浚、引水、生物防治“四管齐下”,做好“水清”文章;通过建设船闸、挖通河道,贯穿内部河流等方式,做到联网成环,做好“流畅”文章;高度关注陆地绿化和水面绿化、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特别是要把沿河公园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岸绿”文章;做好主要景观节点建设,在此基础上“串珠成链”,力争做到“一桥一景”,打造“桥梁历史博物馆”,做好“景美”文章;将河道治理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相结合,在最小干预前提下贯通慢行交通系统,做好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做好“宜居”文章;坚持“大河通大船、小河通小船”,力争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做好“繁荣”文章。

水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更是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所在,河流给整个城市带来了灵气。通过河道综合整治与开发,不仅能够通过整合河道两岸土地使用空间,有效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带动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能够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的肌理,丰富城市的内涌;能够通过创造“水上公路”、沿河自行车道慢性系统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城市形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王国平:《保护运河 申报世遗——在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的讲话》(2006年5月22日)

编辑供稿:研究四处(媒体宣传处)王莉萍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