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ABC|何谓城市集聚经济效应?
  发布时间:2018-10-25 14:41   来源:城市怎么办

城市的“集聚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或经济效果。从本质上看,外部经济是城市经济系统的“集聚效应”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或实现方式。但是,我们看到城市集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是一种全方位的外部经济效应,是现代城市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又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1)近邻效应

城市集聚的最直接而明显的外部效应是近邻效应。它是在城市经济活动中,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空间关系对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经济活动集中于城市时所带来的经济性。就城市集聚来说,英国城市经济学家K.J.巴顿(K.J.Button)把城市集聚经济利益分为本地市场规模、生产费用节省、人口限度标准、熟练劳动力汇集、交通运输经济、企业家集中、融资的便利性、自由交流思想、刺激革新、集中提供设施等十大类。总结这些论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共享经济利益。共享经济利益是指集聚在一定区位上的企业,由于共同利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获得的外部经济利益。②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城市集聚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企业在区位上相互靠近,可以形成共同劳动力市场。③信息经济利益。集聚的另一个益处是这种集聚为系统中各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信息交流及技术的推广和扩散。人口集结可以使企业和人员更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心理,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2)分工效应

城市集聚过程中的分工效应是指几乎任何区位单位集聚在一起都能够享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如服务上的社会化,生产分工上的协作等,这就是分工效应。经济发展被看做是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而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是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自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来,经济学家对于分工和专业化的好处或它们的经济性做了不少论述,归结起来,大致可以表述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较之采用专业化生产方式以前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或生产资源的节约。同时,生产的专业化与工业集中有关。在生产过程中,对专业化利益的追求,往往就是对规模经济性的追求。就全社会范围来说,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还意味着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分工程度较低的产业向分工程度较高的产业转移。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副产品,是地区专业化。因此,城市产业的专业化,也意味着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总之,专业化与空间集聚是相通的。

(3)结构效应

结构效应,是指集聚要素的集聚方式及要素间的聚合程度对城市集聚的作用。它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结构关联效应。是指城市产业联系方式及产业部门间相互联系状况对城市集聚质量的影响。②结构成长效应。是指资源流向生产率更高部门的再配置效应。③结构开放效应。是指城市时刻处于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之中。

(4)规模效应

规模经济是城市集聚经济的一个主要源泉。它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利益即生产规模经济,也包括消费方面的利益即消费规模经济。前者主要表现为企业或城市各产业部门随着产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收益;后者则表现为消费者单位消费品的平均支出随着城市集聚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城市以经济系统的方式而进行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规模效应”应该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具体内容包括:①经济活动的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最优经济原理);②经济系统的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③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指标和耦合度指标不减(持续发展原理)。

(5)洼地效应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地,由于城市—区域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地理空间上客观存在着“洼地效应”,也称之为“城市场效应”。从统计学的观点看,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力呈现距离衰减规律,即距离城市愈近,场效应愈强;反之亦然。城市集聚过程中洼地效应的存在首先源于城市的市场功能。从历史上看,城市的产生要么是因“市”而“城”,要么是因“城”而“市”,并通过两者的结合而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城”与“市”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原因所在。所以,城市往往就是市场,或者说,城市里的市场因素远大于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国平.城市学总论[M].人民出版社,2013.740-742

编辑供稿:研究一处(城市学研究处) 何晨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