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概念 它必须依托于城市的各项建设,通过空间的变化来培育和实现。建筑、桥梁、道路都是城市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规划时,只有用城市文化之“神”来塑造城市之“形”,才能使城市的形处处折射出城市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影啊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分层次的。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通过城市定位诠释城市文化形象。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城市的性质,即城市定位。城市定位与城市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正确把握城市性质,有利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而对城市文化发展而言,城市性质的确定实际上也给城市文化描绘了基本形象。如英国伦敦提出了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目标定位,并相应地制定了打造世界级文化城市的措施。
(2)根据城市文化特征安排城市的空间布局。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都是城市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们都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展示自己的特色,即城市空间隐含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信息。比如城市街道,在组织城市景观轴线的同时,也同时在组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如何对城市各级街道空间进行设计;如何从城市整体对道路系统进行分级: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交通等等,都需要同时考虑如何去反映城市文化的特色。再如,在处理老城与新城的关系上,如何在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旧城区改造;在新城建设方面,如何协调好与老城区的功能分区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考虑城市文化的独特需求。
(3)根据城市文化选择城市产业发展。结合区域条件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科学选取城市主要产业,不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要求,更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倡导生态文化的城市.其产业无论是在材料的选取、能源的使用,还是产品的生产等方面都需显示出生态化的特点,构建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商务等生态型经济体系。内在的创新文化城市。
(4)在城市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分析诠释城市文化历史。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在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各式各样的城市肌理。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全过程中与城市空间结合最紧密的阶段,规划方案直接影响到城市肌理的发展。如果规划方案注重城市的文化基因传承,则城市肌理将作为一种空间传统特色被延续下去;如果规划方案选择脱离城市原有肌理,将导致城市文化的“变异”。
(5)根据城市文化指导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虽然不涉及景观风格的设计,但应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原则性要求。市容景观等城市外在形态是彰显城市个性内涵的载体,景观所蕴涵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及象征意义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的布局、建筑的式样、建筑的色彩都浓墨重彩地传达着城市文化的信息。用城市文化作指导,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创造,既能体现建筑的特色性、多样化与协调性,又能表达城市自身的内涵与精神。
(6)通过城市环境要素诠释城市文化基调。城市环境要素由软硬质景观要素构成,软质景观要素主要指城市植被,各个城市因地理条件不同而植被各异,而人们选择的市树、市花等更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因此在不同的城市地段分布以不同植被对其文化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硬质景观要素指道路铺装、围墙、栏杆、标牌和电话亭等,这部分的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可触摸的范围,也是视觉可精细辨认的领域,最能直接体现城市文化的基调。
参考文献: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原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38-139
编辑供稿:研究四处(媒体宣传处)张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