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景区化+OEPC模式”,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
  发布时间:2019-05-06 11:11   来源:城市怎么办

钱穆先生曾说过,“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乡村振兴的本质是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再停留于文件、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规划,而要在“乡村+”理念下加快打造高标准景区、营造高品质体验、实施高水平经营。

乡村振兴下半场:考验的是场景与运营

高品质的乡村生活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村逐渐走向生活空间导向的乡村生活2.0时代。只有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找准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加快实现从“农业+”理念向“乡村+”理念转变。因为“农业+”是产业发展概念,注重的是产业的叠加与整合;“乡村+”是地域发展概念,强调的是要素的整合与共生。

乡村振兴上半场,开路的规划与建设;乡村振兴下半场,考验的是场景与运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乡村就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产品、内容、场景、运营是必不可少的四大要素,而场景与运营尤为重要。对乡村闲置资源进行整体改造与度假化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乡村旅游度假区。一要确保建筑材质乡土化。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当地材质,尽量呈现传统民居形态,营造浓郁的乡味建筑。二要强化旅游体验乡土化。在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发中,最大限度地利用村落中的乡土资源,以及生产生活工具、场景等,配套现代休闲理念,形成极具乡土性的乡村体验产品。三要追求度假氛围乡土化。一方面展现乡村原生态景观,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意境;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乡村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气息,将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同时,要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借助“乡村+社群”,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互动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村庄景区化:品质是前提、业态是关键、盈利是王道

村庄景区化是对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再利用、再创造,让乡村成为新的奢侈品,成为新的人类美好生活方式的集合体。在景点旅游时代,游客更多关注4A级、5A级等传统景区;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希望放眼望去都是景,所经之处都是旅游目的地。村庄景区化的使命就是如何打通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村庄景区化的重点是农、旅、文、康、养大融合。这个大融合的核心是以推动产业融合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以乡村生活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包括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与当地生态环境的融合、与当地生活方式的融合等五大层次;农业观光园、田园综合体、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中国农业公园、家庭农场、休闲农场、共享农庄和市民农庄、传统古村落、主题特色民宿、乡村创客基地、乡村度假综合体等10余种业态。

眼下,全域旅游已进入“村”时代。如果说差异化的山水田园是村庄景区的标配,是乡村能持续吸引游客的基础;那么村庄景区化的引爆点是特色景观、特色产业、在地文化、建筑形态、生活方式、人文环境等,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村庄景区的变现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这就要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支撑、公司化经营的方式,高质量供给村庄的IP及产品研发、品牌输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基金管理、产业运营、物业管理等全链服务。

比如,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万村景区化”提出,到2022年,要使浙江1万个村成为A级景区村庄,其中1000个村达到3A标准。其目的是通过“旅游+”将政府、投资者、艺术家、村民等参与主体凝聚在一起,在乡村掀起创业致富的热潮,最终构建一个个充满诗意栖居概念的景区村庄。推进“万村景区化”既需要清晰的产业内容逻辑,更需要明确投资运营为主导的顶层设计。村庄景区可以由村集体统一整合开发,也可以由村集体与专业公司共同开发,关键是要加快引入“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度整合闲置资源,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不断开发爆款产品,在餐饮盈利、住宿盈利、地产盈利、产业盈利、服务盈利、技术盈利、休闲盈利、活动盈利、教育盈利、广告盈利最大化方面亮新招、出绝招、放大招。

会运营者得天下:从EPC模式到OEPC模式

就乡村振兴而言,规划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运营决定生死,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乡村振兴今天的痛点是投入资金不足,明天的短板是运营团队匮乏。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一些乡村项目开始尝试引进EPC模式(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truction 施工,是国际通用的工程总承包产业的总称)。实践证明,对于EPC模式在乡村的适应性不能过于乐观。一是前期策划与风险控制难。由于乡村项目内容杂、规范性较差、融资能力较弱、责权不易界定等原因,工程风险性因素较多,总包方必须重视风险研究和控制,避免陷入到法律、钱物、人事等各种纠纷中。二是技术下沉与标准设计难。乡村规划设计既要便于实施,也要出效果。总包方必须要求技术人员到现场驻扎、蹲点,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效果。三是成本控制与资源利用难。限额设计能起到倒逼总包方提高责任心、强化工程造价意识、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作用,总包方必须具备较高的统筹协调能力与精准预决算能力。

乡村振兴已经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的下半场,从EPC模式优化为OEPC模式,即以运营作为核心,倒推产业链全过程,确保项目有效落地,不啻为破解乡村可持续发展难题的一种方案。“O+EPC”模式(即Operation现代化运维管理+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一体化服务)。相比于“EPC”“PPP”模式,“OEPC”模式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它从设计到运营一条龙服务,统一由专业化运营企业进行后期运营服务事宜,可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和拟建设施正常运行。

发展乡村旅游最大功能是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这需要解决投资主体、景区管理、经营主体三大难题,需要聘请专业化团队实施基于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运营,并围绕“运营”这一核心真正将乡村资源变资本、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人力变人才,进而在乡村实现做美生态、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好生活。

一是做好乡村物产的运营。不能仅运营一个单一村庄的产品或者物产,而应该以此为基地或平台,去经营一个地理标签的物产。首先,无论是农业种植、养殖,在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上,要营造生态、原始的农业产品品牌IP,这是市场导向。其次,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文化包装或创意包装,运用互联网电商、中央厨房的思维,向城市输出产品,这是未来乡村产业运营的主力。再者,从采摘上升到劳动体验、亲子社交,即从村民散户化经营到公司定制化经营。

二是做好乡村文化的运营。包括历史、民俗、节庆、非遗等在内的乡村文化,是村庄景区的核心IP,也是核心吸引物。乡村的文化建筑、民居建筑、肌理空间,都是文化运营的依托。文化演艺、咖啡茶吧、乡村游学、国学培训,都是文化运营的赢利点。

三是做好乡村生活方式的运营。乡村对于游客市场的吸引力,关键是异于城市的场所环境与生活方式。单一的生活方式供给,可以交给当地居民、创客;但整体的生活方式及环境氛围的营造,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平台化支撑。单一的生活业态是很难有生命力的,而侧重整体生活方式的打造,则需要平台精心包装、品质植入。

比如,最近入选西安市首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名单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未来乡村田园综合体,是华清集团创新的乡村振兴“OEPC模式”,得到了专家们充分肯定。该田园综合体以“都市田园、未来乡村”为定位,以商业运营模式创新带动了制度、理念、管理、技术四大创新,即制度创新,建立西咸新区首个“农村产权和资产交易合作平台”,将农民的利益和项目的利益进行绑定,让农民真正受益;理念创新,重构乡村田园风貌,不大拆大建,带领农民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致富;管理创新,成立项目运营公司进行项目开发、运营引导,逐步培育以村集体为主导的新型团队,最终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对项目的自营自管;技术创新,将国际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城市建设的生态环保科技和互联网数字智慧科技,应用到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中来,打造科技化的都市田园。

【参考资料】

1.孙景淼.乡村振兴战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

2.林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3.华清集团.乡村振兴新路径:O-EPC模式保障田园综合体项目有效落地 ,转引自http://www.hqcg1984.com

4.陈清鋆.EPC模式在乡村地区的探索与反思,小城镇建设,2018(10).

5.万村景区化视野下的乡村运营,转引自https://www.sohu.com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供稿、审核:毛燕武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