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雷峰塔重建工程篇
  发布时间:2018-11-02 14:34   来源:城市怎么办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相传为吴越王钱弘俶为庆祝皇妃得子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北宋宣和二年(1120),雷峰塔因战乱遭到严重破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气势磅礴、金碧辉煌。黄昏时,雷峰塔与落日相映生辉,故被命名为“雷峰夕照”,列入南宋“西湖十景”。南宋之后,雷峰塔几经损毁几经重建。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坍塌,“雷峰夕照”从此名存实亡。1999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建雷峰塔的决策,并专门成立了雷峰塔重

建工作协调小组。在历经22个月的设计论证基础上,2000年12月雷峰塔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10月竣工。整个雷峰塔景区占地面积120亩,建设投资约1.5亿元。雷峰塔按原塔的形制、体量和风貌,在原址上重建,外观呈八面、五层、楼阁式,通高71.679米,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全塔上下内外装饰富丽典雅、陈设精美独到、功能完善齐备。特别是我们创造性地在雷峰塔遗址建造了保护罩,既实现了对遗址的有效保护,又满足了游客观赏遗址的需要。重建的雷峰塔,雄伟敦厚、古朴典雅,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科技和工艺,是古典文化、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的完美结合,是遗址保护、展示与名胜古迹重建、利用的成功范例,被公认为“世纪精品、经典之作”,成为杭州标志性旅游景点之一。

雷峰塔的重建,再现了“雷峰夕照”,补齐了“西湖十景”,使“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重归人间,并与已建成开放的环湖南线景区、万松书院等串珠成链、连点成片,更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兴亡之叹、怀旧之情,使西湖南线成为新世纪中外游客“游在杭州”的首选之地,西湖核心景区旅游“南旺北热”格局已成现实;雷峰塔的重建,是积极保护方针的成功实践,它为古塔遗址这个无价之宝提供了一个造型精致、外观典雅的特殊“保护罩”,实现了景点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完美结合,是对国宝级历史文化遗存采取积极保护的成功典范。同时,“佛螺髻发”的惊现于世,古塔遗址跻身当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一步提升了杭州文化名城的品位和档次,为千年古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雷峰塔的重建,是公益性建设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一个有益尝试,它告别了完全依靠财政拨款建公园、保护文物的旧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体制创新推动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新路子,为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盛世修塔,雷峰塔的重建,更折射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丰硕成果,折射出浙江、杭州的历史性巨变,实证了当今中国是一个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

【参考文献】王国平《城市怎么办》.人民出版社

供稿:研究二处(杭州处)南宋文化研究院 吴兆克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