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万松书院复建工程篇
  发布时间:2018-11-03 14:35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万松岭,取自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诗意而得名。唐贞元年间(785—805)在此建有报恩寺,以及舞凤轩、万菊轩、浣云池等。南宋时,寺院香火盛极一时。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原报恩寺遗址上改建万松书院。万松书院曾名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是明清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曾是浙省文人汇集之所,作为当时浙省最高学府,书院为浙地造就了许多人才。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 

2001年9月,万松书院复建工程正式启动,2002年10月建成开放。工程规划范围东至万松岭路,南至于子三墓山脊,西至九华山山脊弹石路北至将台山脚游步道下5米处(双吊坟入口),规划面积5.47万平方米。书院按明代建筑风格样式修复,主体建筑包括仰圣门、毓秀阁、明道堂、大成殿等,其中毓秀阁原为接待各地访问学者的处所,现辟有“梁祝书房”,展示梁山伯、祝英台当年刻苦攻读、“促膝并肩两无猜”的场景;明道堂为书院讲堂,陈设展示中国历代科举文化;大成殿为祭祀孔子处,设有“孔子行教图”壁画。仰圣门、明道堂、大成殿三大建筑依山而建,突出以山林做伴、清静读书的氛围。景区内石林秀逸,植被翳然,人工堆砌的湖石假山与原有裸岩连成一体,展示了“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精妙造园手法。2004年增建了讲堂及部分服务配套设施,于当年10月1日对外开放。其建筑风格与室内陈设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既完整地展现了古代书院的风貌,又满足了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2009年,又重建万松书院的国学馆“正谊堂”和藏书楼“存诚阁”,于国庆节向市民和游客开放,恢复了古代书院讲学、祭奠、藏书三大功能。

2007年8月27日,第九届西博会开幕式上,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宣布了我最喜爱的西湖新景点评选活动最终结果,“西湖新十景”包括: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 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其中万松书缘是由以万松书院为主所组成的景点,因书院发展成杭城最大的姻缘牵线之地,故取名“万松书缘”。万松书院的落成,使美丽的杭城又多了一处景点,或说多了一处文化建筑。

【参考文献】王国平《城市怎么办》.人民出版社

供稿:研究二处(杭州处)南宋文化研究院 吴兆克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