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观点 | 徐光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发布时间:2018-11-12 15:10   来源:城市怎么办

11月11日上午,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在城研中心大楼举行了开幕式和高层论坛。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两宋论坛”组委会顾问徐光春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作主旨报告。我们摘编主要观点,供网友参阅。

一、一则案例引发对智慧城市基本要素的思考

两年前,西部一个城市的政府想通过智慧交通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与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发行了50多万套交通智能卡,虽然通过普发的方式实现了全覆盖,但一年多以后,项目就不得不终止,究其原因,一是交通卡功能与交通管理部门的需求不匹配,二是交通卡的使用既给市民出行增添了麻烦,又容易泄露行踪隐私,出现了有卡不用的现象,项目投资巨大但最后收效甚微,近期又将重新与另外一家公司合作,重新启动设计和制作。在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哄而起,不能一年一个模式,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要掌握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二、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志就是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判断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就是其智能化服务,而现在全国各地有400多个城市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模式选择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

三、智慧城市建设要以经济为基础

经济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这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而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要一哄而上建设智慧城市,有些城市存在生产效率低、管理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和城市居民消费乏力等问题,这些城市当前的着力点需要放在提升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上,要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上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要系统谋划长远规划,而不是单打独斗建设智慧城市,否则将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四、智慧城市发展要以文化为灵魂

智慧是现代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智慧也使得城市更有文化、力量、灵气和魂魄。北宋大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具体的描绘了北宋时期人口最多的都城——宋城的生活风情和城市特点,画面上的人物、情景和景观都反映了当时宋城人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追求,体现了当时宋城的独有文化与精神气质,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要以文化为灵魂,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用先进的文化来统领,特别是将全功能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不要把中国城市中的街道命名都变成了欧洲的城市名称,避免贪大求洋、千城一面。文化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同的成长环境带来不同的发展,所以一定要用智慧城市的特色来推进我们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城市建设更有特色、生机和活力。二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专门的人才来推动,现在我国非常缺乏既懂互联网技术又懂城市规划、人才,在建设现代化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前面提到的西部城市在交通智能卡推广方面失败最根本的问题,首先是设计配套系统的专业人员完全脱离了城市管理的根本需要,其次是脱离了老百姓的需求,所以配备现代化城市管理、规划发展的专业人才非常必要。

五、智慧城市发展要以民生为根本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能够工作好、生活好,休息好。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需坚持以民生为本,以人民为中心,普及互联网知识和大数据知识,让工作和生活在智慧城市的人都能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和信息,利用先进的技术收集处理各类信息,用数字化来进行管理,推动民生改革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开展。

要想人民之所想,谋人民之所谋,服人民之所服,为人民服务,建设一座美好的智慧城市。总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把人民是否同意,是否满意,是否赞扬,作为根本原则,来规范和推进我们的工作。相关单位一定要深入群众,深入研究,集思广益,求同存异。不要照抄照搬,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智慧城市建设好、发展好,把人民的生活改善好、提升好!

(根据现场讲话录音初步整理 仅供参考)

供稿:蔡峻 王玥(实习)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