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杭州成为一座“走花路上班”的城市?
  发布时间:2019-04-12 10:28   来源:城市怎么办

草长莺飞,杭城又是一年花事起。这几天,“走花路上班”成了杭州朋友圈的新热词,扑面而来的葱茏绿意,四处可见的花团锦簇、落英缤纷,让不少上班族在春日的路上被治愈了。

总有一种人,比你漂亮还比你努力,杭州大概就是这种“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背后或许有天生丽质的好基因,但更多的是她在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上所做的后天努力——动脑筋、花力气、肯投入。 

晚樱怒放“钱江新城”富春路

01

高起点规划

纵观全球城市的远景规划目标定位,“绿色”“可持续”“宜居”都是共同的主题——伦敦2062年:可持续的城市、健康的城市、繁荣的城市、世界的城市;纽约2030年:更绿色、更美好的纽约;“花园式城市”新加坡的2030年远景,则是要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宜居都市……充盈着绿色的生态宜居,已成为一张能够享誉国际的城市“金名片”。

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本城市,“人间天堂”是杭州的美誉,“环境立市”是杭州的核心战略,而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必须从“清洁、清静、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抓起。这一点已被国内外的实践所证明。李光耀先生在治理新加坡的进程中找到了两个突破口:绿化和清洁。这两项举措效果显著,为新加坡赢得了“花园国家”的美誉,大大提升了新加坡的综合竞争力。

对杭州而言,城市绿化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在规划上严格把关,早在1953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就有体现。作为国内较早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城市,杭州将绿规作为一项指导城市绿化发展,乃至城市总体发展的重要依据。绿化用地和城市用水用电、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系统一样被纳入了城市的全局规划之中,这极大地保证了绿化实施的可行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设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篇,到《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年编制)、《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0-2020年),再到《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具体规划,对区域性公园、袖珍式公园、生态防护绿带,停车场、高速路、人行道、高架桥、楼房立面、屋顶等的绿化位置、面积、标准、责任主体等都逐步设立了明确规定,并严格城市“绿线”和建设项目绿化指标管理,保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真正用于绿化。正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划指导了杭州绿地建设与空间体系的完善。

2017年,杭州从全国300多个“国家园林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副省级城市中唯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项含金量超高的荣誉,离不开城市绿化持续性的建设投入。今年,又将启动《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评估》、《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20-2035年)、《迎亚运园林绿化近期建设规划》、《杭州市公园体系研究》等系列规划项目,积极探索一条杭州特色的绿地发展模式与途径,使杭州更生态、更美丽、更具魅力。

02

摒弃“见缝插楼”,落实“见缝插绿”

人生有很多时间“在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对城市道路是有期望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凯温•林奇(Kevin Lynch)在他的名著《城市意象》 (Linage of the city)中提到,“道路在许多人印象中占统治地位,因为人们对城市的了解,城市景观印象的形成都需要在道路上完成”。

对于杭州而言,绿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而重点难点是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城市绿化的品质,其受众面之广是其它城市绿地不可及的。在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杭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大增加,靠的就是道路绿化、“见缝插绿”。关于道路绿化有个很经典的说法:景区绿化搞得好,受益的是杭州游客;道路绿化搞得好,受益的是杭州市民。

当然,高标准建设道路绿化绝不等于铺草坪、种奇花异草,要注重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物种,能种乔木的地方种乔木,不能种乔木的地方种灌木,确保道路绿化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月季盛开的最美高架

近十年,杭州将美化彩化的工作重心放在了道路绿地上,将原本运用在公园、景区绿地中的多种观花植物和叶树种种植到了城市道路中,改变以往植物配置较为单一、以功能性为主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以“一路一景,一街一特色”道路绿化提升改造景观设计为目标,构建以常绿或阔叶树种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多品种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景观效果,打造出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使人们走出家门不用去公园景点就能在街头巷尾欣赏到鲜艳美好的花和烂漫绚丽的景。 此外,在城市高架快速路上种植了红遍全网的“月季花”,约60万余株,包括‘安吉拉’、‘红苁蓉’、‘黄苁蓉’等诸多经过实践检验的优良品种,装扮出杭城一条条靓丽的空中风景线。

杭州转塘高速入城口

03

规范、专业、精细的管养“杭州模式”

绿化建设和管养,是一篇文章的“上下篇”。随着城区绿地面积大幅增长,绿化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突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杭州城区绿化的突出问题不是“种”的问题,而是“管”的问题、“养”的问题;杭州城区绿化上的差距,不是在“种”上,而是在“管”上、在“养”上。

为此,杭州确立了“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坚持种养并重、管养并抓,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绿化管理体制,坚持“谁家孩子谁家管”原则,落实属地管养措施,切实做到绿地建成一片养护一片、建成一片管理一片,实现绿化养护管理全覆盖,切实提高绿化成活率,摸索出一套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杭州模式”。

绿色宜居的杭州高新区(滨江)

自1999年起,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 “最佳和最差公园”、“最佳和最差道路”、“最佳和最差河道”等“双最系列”评比活动,近20年来,杭州各城区累计参加“双最”系列考核的绿地达到3164处,基本做到覆盖全市各城区公园、景点、道路、河道、高架立交桥。

向往的生活决不止于田园,只要肯花心思打理,城市同样能有桃源。“双最系列”评比活动的集中“选美”,与其说是对绿化养护水平的一次比拼,不如说是对多年来城市不停扮靓进程的记录与梳理。20年来杭州各参评点位的淘汰率正逐年降低,这也意味着在年复一年的巧手打理下,杭州从细处入手,一点点消灭“绿色盲区”,也正一步步靠近“全域花园式城市”的美好愿景。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加上精心的养护,从高速路出入口到家门口,杭州真正实现了推窗见绿,移步成景。生活在杭州,让我们陪她一起常走花路,四季如歌……

【参考来源】

1.王国平,在扩面提质强管精养上求突破 推动城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杭州通讯》2009.05

2. 王福章、孙晓萍、吴媛,创新质量保证考核体系 探索绿化管养“杭州模式”,《城乡建设》2009.03

3.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资料支持

4.媒体相关公开报道

5.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供稿:张 朵

审核:蔡 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