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有机更新的“杭州经验”
  发布时间:2019-04-10 13:56   来源:城市怎么办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流淌了20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中华的“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如果说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运河就是活着的文明。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对于彰显“五水共导”城市特色,打造“东方威尼斯”和“东方休闲之都”;对于改善杭州城市水环境,建设生态城市;对于构筑水上交通网络,缓解交通“两难”;对于圆老百姓“倚河而居”世纪之梦,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杭州走出了一条以“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新路子。

“三大目标”是核心

还河于民。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就是要打通运河两岸游步道,改善运河自然生态,修复运河人文生态,实现还河于民、还河于游客,使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让人们更好地亲近运河、感受运河、品味运河。

申报世遗。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见证了中国2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具备申报世遗的基本要素。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为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奠定了基础。

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完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功能,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打造成与西湖、西溪齐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

七大理念要坚持

运河综保工程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七个坚持”,也就是要坚持“七大理念”不动摇。

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还河于民、造福于民,是实施运河综保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综保为人民、综保靠人民、综保成果由人民共享、综保成效让人民检验”,既解决好运河的可进入性问题,还河于民、还河于游客,又改善运河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别是居住条件,让杭州老百姓倚河而居、倚河而业、倚河而文、倚河而游,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坚持“保护第一”不动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必须牢固确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大的政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保护与发展“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把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无一例外地保护下来,把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打造成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必须牢固确立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截污、清淤、配水、驳墈、绿化,修复提升生态环境,使运河成为“绿色之河”、“生态之河”,使运河两岸成为“城中绿带”、“生态走廊”。

坚持“拓展旅游”不动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必须立足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大力推进运河功能调整,摒弃运河的排污功能,弱化运河的水利、航运功能,强化运河的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商贸、居住功能,打造以运河为中心的世界级水上黄金旅游线,丰富运河旅游内涵,完善运河旅游服务,再造一个世界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拓展杭州旅游的发展空间。

坚持“系统综合”不动摇。运河综保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牢固确立系统综合的理念,坚持截污、清淤、驳墈、配水、绿化、保护、造景、管理“八位一体”,把运河综保与市区河道综保、市区道路建设整治、“城中村”改造等重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整体推进。

坚持“品质至上”不动摇。杭州是一座“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也要成为“生活品质之河”。实施运河综保工程,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四高”方针,坚持“细节为王”、“细节决定成败”,坚持追求完美、不留遗憾,确保运河的每一寸岸线、每一个景点、每一幢建筑、每一项工程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专家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成为“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世纪精品、传世之作”,成为“今天的建筑、明天的文物”。

坚持“有机更新”不动摇。实施运河综保工程,不能对运河推倒重来,而必须引入“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坚持以“河道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带动“城市有机更新”,使之成为杭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主载体、主抓手。

“十大举措”要落实

围绕三大目标,依据七个理念,杭州在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中着重抓了“十大举措”的落实。

精心编制规划。杭州按照规划先行原则,精心编制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京杭运河杭州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十一五”规划》、运河江干区段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等不同层面的规划,明确了规划范围、规划期限、保护原则、保护重点,为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提供了规划依据。

创新运作体制。杭州按照“统一领导、市区联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对运河综合保护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市里组建了一个正局级事业单位——杭州市运河指挥部,与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同时成立了一个国有独资企业——杭州市运河集团,与市运河指挥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多元筹措资金。搞好运河综合保护,关键是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三大问题,核心是解决好“钱从哪里来”问题。杭州按照“坚持标准、自求平衡”原则和“市场化筹资、多元化投入”思路,充分调动市运河集团和4个城区的积极性,以“借地生财为主、财政投入为辅”,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保护资金。

修复人文生态。修复人文生态,延续城市文脉,是保护运河、申报世遗的重中之重。杭州按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可识别性”原则和“修旧如旧、似曾相识”理念,完成了拱宸桥、高家花园等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

改善自然生态。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启动以来,杭州通过截污、清淤、驳墈、换水、绿化,进一步修复和改善了运河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

再现旅游景观。构建运河景观带,是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关键。杭州按照“梦幻未来区”、“都市风情区”、“历史风貌区”、“城郊江畈区”和“塘栖古镇区”的规划,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一期工程,再现了以“一馆二带二场三园六埠十五桥”为重点的运河系列景观。

改善居住条件。改善运河沿岸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是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重要体现。杭州结合实施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沿运河两岸开发建设了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同时坚持就地改善与整体搬迁相结合,做好“引水入区”、“引景入室”文章,提升运河沿岸现有居民小区的环境,并对运河景观带规划范围内的棚户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

完善交通网络。按照综合整治理念,杭州把运河交通网络建设纳入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着力构建便捷畅通的运河交通网,改善运河的航运功能,增强运河的可进入性。

落实长效管理。杭州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思路,整合资源,理顺体制,充分发挥市运河指挥部的协调作用,强化市城管办的监管职能,确立相关城区的主体地位,明确市环保局、市交通局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齐心协力管理好运河及两岸景观带,提高“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管理水平。

深化运河研究。如果说运河综合保护是保护运河的“硬件工程”,那么研究运河就是保护运河的“软件工程”,其意义并不亚于运河综合保护工程本身。研究运河,就是要收集运河的“生命信息”,破译运河的“遗传密码”,延续运河的生命,让运河再活一个2000年。

【参考文献】: 《新编城市怎么办》 人民出版社 2018.12

供稿: 吴兆克

审核: 施 剑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