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前世今生之——围棋的“前博弈时代”
  发布时间:2019-04-09 10:58   来源:城市怎么办

多少年来,对于围棋的起源研究,一直没有结果。不过,渐渐地,研究者似乎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围棋开始就是游戏,不过与今天相比,简略粗浅一些而已;另外一派认为,围棋的前身并不是用来对弈的,而是有其他的用处。

围棋源于农耕文化

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曾这样说过:“据说围棋是产生于古代中国尧舜时期,有着大约5000年的历史。我认为在古代,围棋是研究天文或是年历的道具。”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者“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陈祖德先生对此的解读是,尧在教育丹朱的过程中,一种占卜的工具转化为了一种游戏。对于围棋的起源,围棋规则专家陈祖源先生也是用猜想的方式来进行表达的:与象棋不一样,围棋不是比拟现实而是源于抽象图形的游戏,它的规则极其简单和自然,因此围棋的发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想象的,甚至具有可模拟的重复性。他们都认可围棋有“前博弈时代”,而且,围棋的前身与占卜和天文有关。那么,围棋到底何时成为胜负之争的竞技的呢?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可以确定,围棋是后来演变成为竞技的。

占卜者意不在胜负

如果围棋的前身与占卜和天文有关,那么,前博弈时代的围棋用途是什么呢?古人通过“落子下棋”,想知道最后的结果是阴性的还是阳性的,或者是吉利的还是凶险的。正如吴清源先生所说,占卜者意不在胜负。吴先生的成就很高,但他的弟子不是很多。他有一个弟子叫林海峰。林海峰是个天才,很小的时候就下围棋,吴清源从台湾带他去日本下棋。林海峰到了23岁时,与坂田荣男争夺名人头衔,第一局败下阵来。怀着焦灼心情的林海峰,赶到小田原请教老师,看他能不能帮自己点什么。吴清源并未说具体的对策,只说了一些典故,给他三个字“平常心”。因为林海峰年轻,但水平已不在坂田之下。这种“第三方的力量”,就是客观的实力对比。既然如此,那么胜负并不决定于自己是不是有战胜对手的愿望,而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悟性极高的林海峰,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棋的关系,以4比2,一举获得第一个头衔。“平常心”是我们今天下围棋的人经常追求的一个境界。

吴清源和林海峰师徒合照

与时俱进的黑白之道

一些围棋专家认为围棋兴起的时候,也是从天文学中衍生出易学的时候。围棋与易学有着莫大的关系,与古代帝王有着很深的渊源。围棋的黑白是阴阳,周易的卦由阳爻和阴爻所组成,也是阴阳的关系。根据《说文解字》,易是“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因此就是阴阳的演变。如果我们能说围棋是阴阳演变工具的话,《易经》可以看作是阴阳演变的条理,他们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所认知的自然界运行规律。随着围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它的模糊性和几乎无穷的变化,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探索空间。

根据《棋经》记载,“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二路,以象其候。夫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世间万事万物的数量,总是从一开始,“一”是其他数产生的依托,把握了这个根本才能控制四方。三百六十是模拟周天的数目。分成四个角,是模拟四季的数目。每角各分九十路,是模拟每一季的天数。周围七十二路,是模拟时令的变化。枯棋三百六十,白子黑子各占一半,旨在仿效阴阳。围棋文化带着科学性,有独特的规律,经过成千上万次实践检验,可以论证和推演。

五千年来,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准确的历书的同时,也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此外,在军事方面,为统一辽阔的中国,精确的历法也是必要的。围棋是围地游戏在古代的天文知识和当时的风水思想,即阴阳五行说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围棋具有帮助观测天文、研究历法的功能。从最初的九路盘发展到十三路盘、十七路盘,再到最终的十九路盘,围棋从只供诸侯、知识分子赏玩发展到在普通老百姓中传播开来。

【参考资料】

《对面千里——人工智能和围棋文化》 胡廷楣 刘知青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围棋文化与学校教育》(日)坂淳一 著 童小芳 戴苗 译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供稿:蔡昭春、杨开润

审核:郭宸宇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