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研究动态 |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新挑战“空间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城研中心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18 14:31   来源:城市怎么办

为探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面临的新挑战,展望未来“多规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0月28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空间治理能力的要求,对于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理论和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科学统一管理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国家自然资源部和省级自然资源厅逐级成立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实践对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来自全国各地近50位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政府管理层和专家学者代表汇集杭州城研中心,参与交流研讨。会议由浙江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系主任吴宇哲教授主持,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一处(城市学研究处)处长暨城市土地与住房平台负责人李明超研究员、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艳妹教授、《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先后致辞并作总结发言。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吴次芳教授围绕空间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规划无序、贫富悬殊和信用缺失是当前空间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要系统地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构建现代化的空间治理体系,首先需要正本清源地构建科学规范的概念话语体系,对目前混乱的外译新名词、新概念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弄清搞懂概念的准确含义,防止张冠李戴、南辕北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教授以“空间治理问题的思考”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为空间治理提供了创新实验的平台,但也面临着一系列诸如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的化解,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自然资源监管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二是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约束指导作用,三是切实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以“减量发展与城市更新”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结合欧美和东亚其他国家城市更新的发展经验,认为要将减量作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方向,以创新要素提升整治空间发展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国土整治效率,以制度创新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整治绩效,以城市群空间整治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中国土地勘测研究院贾克敬研究员在报告中围绕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进行了展望。他认为,促进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解决空间的矛盾,未来的规划必定是一个注重创新、注重底线安全、注重空间均衡、注重生态安全、注重协调国土空间利用矛盾、注重覆盖全域城乡建设布局、注重区域保护修复与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毅栋总工程师在报告中回顾了杭州市探索多规融合、多规合一的历程,并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对当前杭州空间治理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推进多规融合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修订工作,建立管理长效机制;二要探索建立郊野单元发展模式,实现空间全域管控;三要结合机构改革和“三区三线”要求,研究统筹市域空间开发的新策略。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颜文涛教授在报告中针对生态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生态空间规划主要面临重划定轻政策、重供应轻需求、重编制轻管制、重保护轻发展四个问题,为此应注重供需协同的治理逻辑、从城乡两端发力构建新型国土空间规划,从而实现空间规划功能的管制与转变。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韩昊英教授针对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优化提出了见解。他认为,空间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一个现代化的空间规划治理体系需要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弹性,但是弹性的实现依赖于更加精细化的法律和管理手段,也依赖于更加高频率和有效的监测。这也是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需要着重考虑的发展方向。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杰教授以村镇规划为例,在报告中分析了国土空间差别化治理路径。他认为,由于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区域分异明显,有必要构建基于多元协同机制的空间治理体系,特别是村镇规划需以资源承载力评估和适宜性评价为基础,考虑差别化模式和治理方案。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陈美球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由农村土地多元化治理体系引发的思考。他认为,农村土地整治是对农村土地矛盾与冲突的协调与管制,应顺应新时代治理需求,强化主体治理能力,形成区县政府、村镇组织、农民等主体定位明晰的多元协调机制。

研讨会圆桌讨论环节由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叶艳妹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自由发言。专家们认为,在概念话语体系方面,需对空间、治理、现代化等跨学科词汇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联系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明确未来国土空间治理的研究范畴;在资源配置和规划融合方面,需吸收土地利用规划在区域发展方面和城市规划在空间统筹协调方面的好经验,进一步落实好基于“三区三线”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在规划编制技术方法方面,需注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慧城市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城乡空间规划与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动态化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