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研究动态 | 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城市环境问题”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20 17:22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11日,作为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的主题论坛之一,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城市环境问题”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教授陈宝梁,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教授陈丁江,杭州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青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阚海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白英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唐海萍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惠君,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发展中心主任杨东以及第八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和“西湖城市学金奖”获奖代表、城市环境平台有关合作单位及企业界、市民界、政府界代表共2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由陈宝梁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阚海东,西溪湿地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刘想,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系系主任,副教授赖波分别做主旨报告。

阚海东教授的报告以“雾霾的居民健康风险与个体防护策略”为题,他指出任何浓度的PM2.5均可以增加死亡风险,现有PM2.5标准不足以保护健康,有必要进一步收紧标准曲线。他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图样比对,得出高污染发展中国家暴露反应关系强度低于发达国家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中国颗粒物污染的标准和政策制定时不能简单套用发达国家成果,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应该因地制宜,应综合考虑当地的人群和污染特征。

刘想主任的报告以“湿地让城市更美好——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为题,围绕中国湿地保护现状、西溪湿地保护现状以及湿地与城市的关系三方面展开,系统阐释了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他指出,湿地生态系统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天然基础设施,是城市重要的环境因子。建设海绵城市需要统筹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利用湿地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增强城市防涝能力。要加强科学研究,摸清城市与湿地保护两者共生共荣的机理,为城市中湿地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设经验。加大保护力度,做到应保尽保,能绕则绕,留出足够的湿地空间。坚持自然修复,少点园林植物,保持湿地之“野”,留出充裕的生物多样性生存空间。

赖波副教授的报告以“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危害及其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为题,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抗生素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以及抗性基因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并提出通过“吸附微量抗生素--分离--原位降解再生”的氧化处理新思路。他指出,末端治理微量新兴污染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借助新材料技术,通过选择性吸附富集微量新兴污染物,对毒性中间产物的调控从而减少二次污染物产生。

与会人员围绕三个主旨报告开展深入交流、热烈讨论,参会代表普遍认为杭州城研中心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以十九大的精神为指导,“城市环境问题”论坛聚集了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和学界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共同交流探讨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环境问题,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