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学研究动态 | 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论坛召开
  发布时间:2018-11-20 17:21   来源:城市怎么办

2018年11月11日,作为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的分会场之一,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论坛在杭州城研中心仓前大楼召开,论坛以“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贡献与发展”为主题进行集中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童玉芬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刘传江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卫良教授等城市流动人口研究领域专家,杭州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仁财、浙江省发展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周世锋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城市流动人口平台有关合作单位代表共2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由童玉芬教授主持,张晓山教授、刘传江教授、王德教授和丁金宏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教授以“从‘改革开放40年:农民工贡献与发展’所联想到的”为题,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的三次流动浪潮和巨大经济贡献,以及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受到歧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固化的现实进行了全面回顾。他认为,第一,农村劳动力供给从无限向有限的转变为提高农民工待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契机。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让农民工能够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帮助自己获得劳动的真实价值和合法权益,进而加速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劳动环境,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并且落实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既要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又要保证农民工的合理权益。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底线,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权利的保障既要维护生存权,也要促进发展权。劳动者还应获得合理权益,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第三,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民工回流问题。对于间歇性返乡的农民工必须依法保障他们的“三权”,使他们在城乡之间能够进退有据。返乡不等于返农,农业投资风险高、素质要求高,能够成为成功农民企业家的仍是少数,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仍然要按照市场规律予以合理引导。第四,必须使农民工在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中获得应有的地位。理应厘清农民工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通过可行的政策举措,使农民工成为我国领导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国体和政体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发挥他们巨大的作用,让他们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刘传江教授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研究的四个视角”为题作报告。他从状态视角、进程视角、分化视角、道路视角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研究认为,第一,从状态视角来看,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始终处于“经济吸纳,社会排斥”的状态。农民工是一个粘贴着职业性质、身份地位、户籍状况等多维社会标签的非规范性、边缘性和过渡性群体。第二,从进程视角来看,宏观上城镇化升级、乡村变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线并进,密切相关;微观上中国农民市民化路径与国际经验存在差异,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需要通过“流动+沉淀”的方式穿越双重户籍墙来实现,而农民工市民化则包括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城市融合三个环节。第三,从分化视角来看,农民工已经分化成为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亚群体。应结合农民工亚群体特征,基于农民工分化现状和市民化现状,提供协调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第四,从道路视角来看,存在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市民化道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为主导的政策规制型市民化道路已难以为继;改革时期市场吸纳型半市民化道路到今天矛盾丛生,存在难以突破的困境;企业战略推动的统筹发展型就近市民化道路存在较好的发展潜力和示范推广价值,但仍需在实践中继续检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搜索,从空间视角分析上海市实有人口的流动性构成。他认为,第一,大城市平日实有人口可能远高于传统规划体系中常住人口的数量,有必要从人群流动性视角重新审视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城市的实有人口,是指实际出现在城市空间中的人口,可以由本地居住人口、工作人口或因办事、休闲游憩等目的到此停留的人口组成。第二,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实有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趋势明显强于居住人口,并且在城市中心、交通枢纽、轨道站点周边密度是本地居住人口的数倍。第三,上海市实有人口的流动性构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城市中心随机流动性人口占比最高,居住区、就业区规律流动性人口占比最高,城市边缘区域静止人口占比最高。第四,实有人口视角下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更接近“点—面两级结构”,受地铁线影响城市核心区的空间形态由传统的“圈层式”转向“轴向延伸式”,在规划人口基数确定及设施差异化配置时应将实有人口的流动性特征纳入考量。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基于2017年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分析认为,第一,流动人口总量增长趋缓会引致中长期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总量与结构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需要探索内涵发展的新道路。第二,举家迁移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加大了城市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区隔,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成为更综合的系统工程。第三,上海市流动人口的学历层次在提升,但是人才比例仍然偏低,行业职业结构低端化,不能适应上海的发展需要。第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生活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较差。流动人口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社会融入面临一定障碍。第五,城市为流动人口提供的健康卫生服务实际受益比例不高,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受到生活成本的压抑,学历越低,压抑程度越重。

与会领导专家针对四个主旨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并围绕论坛主题踊跃发言。专家一致认为,杭州城研中心举办的中国城市学年会•2018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切实回应了城市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论坛集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市民界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共同交流探讨改革开放40年背景下农民工贡献与发展问题,将城市流动人口问题上产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进行持续深入的交流,推动对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希望“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论坛能够越办越好,在城市研究、人口研究领域形成更大的品牌效应。

许多与会领导、专家对杭州城研中心近年来在城市流动人口、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与赞赏,并希望以杭州城研中心仓前大楼为载体,合作开展更多有意义、深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共同推进城市治理和“城市病”破解。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