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频道,电视访谈,活路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4-03 11:59   来源: 城市怎么办

从2013年起,每年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城市学年会,新闻中心都会出现一支团队,一名主持人,一位嘉宾,两个机位,几束灯光,一问一答,侃侃而谈,张弛有度。没有时效性的紧迫,没有收视率的强压,一段时间打磨之后,节目出现在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钱塘论坛》栏目播出,之后在华数TV、优酷土豆、百度视频等网络视听平台,都有节目视频可以在各种终端上收看。

2013年中国城市学年会期间,潘云鹤院士接受《钱塘论坛》专访,谈“智慧城市”

《钱塘论坛》是什么?

《钱塘论坛》创办于2002年,初衷是在城市搭建一个向市民进行广泛传播理论思想,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可以开展理性探讨的沟通交流平台,但是,电视讲求生动形象,而理论却深刻严谨,如何成为高品质的精神食粮,让受众吸收既有营养且看得舒心?经过探索,《钱塘论坛》渐渐确定了“高端解读热点”的定位。通过“三点一线”,即政府部门、知名学者和社会需求,用这三者焦点来“链接”受众。开播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原先是每月一期,每期12分钟,如今是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截至目前,共播出节目600多期。从社会发展趋势的前沿理论视角,栏目组根据社会当下或潜在需求,以精心设计的提问为引导,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学者、专家和官员,还有热爱思考的各界社会人士,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切实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着眼于问题根源的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思路和路径的探讨,理论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专业刊物和书籍之中。

《钱塘论坛》入驻“中国城市学年会”新闻中心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生与死

说到电视谈话节目,创办于1985年的《奥普拉脱口秀》是绕不过去的案例。作为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关注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如理财、安全、装修等话题,也会涉及一些尖锐的社会问题,如种族问题、流氓团伙、买卖儿童和家庭暴力等。

节目试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探讨和分析,给人们提供一种指导性的建议,主持人奥普拉总是率直、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嘉宾,从谈话中挖掘真情,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对观众来说,看奥普拉的节目,就好像倾听一个好朋友的交谈,她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将注意力放在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遇到的人生难题上。节目一般由演播室的现场访谈和预先摄制的背景短片组成,有时前半部分探讨一个社会问题,后半部分则邀请一位明星作访谈,1993年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接受《奥普拉脱口秀》采访,当时这位天王巨星身处舆论漩涡中心,迈克尔·杰克逊在节目中首次全方位坦诚,对于外界的种种传言给予一一澄清,首次回应了他的皮肤变白不是“漂白”,而是罹患白癜风的缘故。

2011年4月27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芝加哥参加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奥普拉脱口秀”的录制。 新华社发

难以想象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可以持续1/4个世纪,邀请过3万个嘉宾,拥有累计超过百万的现场观众,电视观众遍布世界近150个国家,拿过48座艾美奖等。然而,在经历过这些辉煌之后,《奥普拉脱口秀》却在2011年5月25日圆满地画上了句点。最后一期节目,奥普拉没有邀请任何嘉宾,自己一个人站在台上分享了她的人生经验。节目尾声,奥普拉噙着眼泪说:“我不会说再见,我只会说让我们再次相见。”

电视谈话类节目在欧美兴起了几十年后,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电视荧屏上涌现出一批大众耳熟能详的访谈节目,《实话实说》《面对面》《对话》《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杨澜访谈录》等等,崔永元、陈伟鸿、鲁豫、窦文涛、杨澜等名字也成为谈话节目的知名品牌。

早期《实话实说》节目现场。来源:网络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和崔永元就是“脱口秀”的代名词,节目嘉宾并没有局限于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而是将节目定位于“平民化、大众化”,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喜怒哀乐。老百姓走进媒体,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加上主持人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节目形式首先吸引了受众。开播不久,《实话实说》就以其鲜明的人际传播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平等交流的心理需求,在取得70%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得各地方台竞相模仿,在荧屏上掀起了一股“谈话风”,据相关统计,仅在2009 年1月1日—4月10日的100天内,在全国153个城市晚间18:00-24:00 时段,就有190个谈话类节目在全国数百个频道进行了5400 余个小时的播出。

随着节目的跟风,各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电视收视率日渐下滑,选秀、真人秀、综艺类节目的不断推陈出新,访谈节目遭遇“寒冬”。2009年,《实话实说》停播,2017年,《锵锵三人行》停播。

城市地面频道危机四伏

一是人们不看电视了,至少不用电视机看电视了。

传统媒体市场的衰落无论是从个体经验还是整体数据统计都已坐实。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财务司的数据显示,2017年广播电视广告收入首次负增长,较2016年下降1.84%。报刊广告和发行则继续“双降”,整体市场下滑14.8%,其中报纸广告市场的跌幅更是超过了30%,市场整体规模不足150亿元。

以2011年为分水岭,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超过传统媒体开始,传媒市场结构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从2011年平面、广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分天下”,到2013年演变成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三足鼎立”;2017年则已转向“一超多强”的局面——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传统媒体总体规模仅占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根据《2017视听新媒体蓝皮书》, 2016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全面进入发展快车道,当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45亿,占网民总数的3/4,在线视频市场规模达到609亿元,同比增长56%。

2017年,移动短视频开始强势发力,用户、平台、内容、商业规模、资本投入等迎来全面爆发式增长。用户规模实现翻倍,突破4亿人。除了快手、秒拍、美拍三家早期的市场进入者之外,2016年下半年起,今日头条推出矩阵产品头条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梨视频。2017年大批入局者密集跟进,3月土豆网全面转型成为短视频平台,6月头条视频变身为独立APP西瓜视频。互联网巨头亦纷纷进场,进行生态布局,腾讯系(快手)、阿里系(新土豆)、头条系、新浪系(秒拍)、百度系(好看)、360系(快视频)无人缺席。

来源:艾瑞资讯

互联网新媒体的浪潮之下,媒体人才的职业流动才是致命一击。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媒体普遍积累了大批优秀的采编人员,早期的编制可以为人才提供发展保障,往往成为多数媒体集团的人才策略。但随着媒体逐渐进入市场化轨道,缺少薪金保障与有效激励的人才机制则导致了大量媒体人流失。

二是即使看电视,也不看城市台地面频道了。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之前,中央级频道、省级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基本维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2017年这种均衡被打破,省级卫视市场份额跌破30%;进入2018年,均衡的状态则进一步被撼动,中央级频道份额稳中略上扬,达到30.3%;而省级上星频道份额出现明显的下滑,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26.4%,比2017年同期减少了2.3个百分点;地面频道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来源:艾瑞资讯

数字频道、境外卫视等直播频道以及IPTV、外接智能电视及OTT设备等的回看点播收视等非直播收视行为持续上升,智能设备日益普及、智能应用更加方便的背景下,这种在统计术语中所称的“其他频道”异军突起,2018年达到18%,超过了城市台份额,直逼省级地面频道。城市台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112个城市调查网中,市级频道整体平均份额从7.4%下滑到6.7%,有2个地区的城市台晚间份额下降超过了10个百分点。

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

《钱塘论坛》,本色是电视访谈,隶属于地面频道,似乎都中了“死穴”,不仅存活依旧,还在谋求发展,怎样走出了一条“化危为机”之路?

之一,把握节目的硬核

谈话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社会转型期间,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情感力量,给文化多元、人心浮躁的社会充当了润滑剂,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和伦理力量。

在形形色色的娱乐节目充斥电视荧屏、娱乐大众之时,《钱塘论坛》却“不合时宜”的专注于道德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带有前沿科学理论思考特色的节目内容,为城市带来智慧和启迪。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起了中国食盐市场的哄抢热潮,栏目组邀请来社会学专家,围绕这一话题,透彻分析形成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成因,细致剖析了商家牟取暴利的变相操作,普通民众产生危机意识继而抢购“盐”的文化心理。如果说这是热门问题的冷思考,那么当年《钱塘论坛》与浙江省伦理学会携手连续制作的11期“职业道德观系列专题论坛”,则是冷门问题热思考,节目从制度设计、社会文化氛围、个人道德修为等方面层层剖析不同岗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存在的问题,如当时媒体人员存在的“红包”新闻、过渡“偷拍”、新闻因娱乐化而扭曲事实等现象,大学教师轻教学重研究和中小学教师沉溺于校外辅导班教学的现象,医疗队伍的医德问题等等,从制度约束与专业人员的道德修为切入,敢于批驳,敢于说真话,拨动人们内心的感悟。

2013年初,当农民工进入返乡高潮,《钱塘论坛》栏目组思考: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在城市获得了什么?他们在城市里工作,也应该融入城市的生活。物质的需求之外,如何保障他们公平享有文化权益,获得应有的品质生活?为此,栏目组将谈话现场设在了青年民工经常去的杭州青年专修学院,邀请了几位社会学专家、务工者代表一起探讨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及满足文化需求的问题。有人讲述自己从一个小保姆到酒店经理的奋斗过程,有人分享从小销售员到职业经理人的成功经验,还有人分享城市创业的艰辛与幸福。他们的故事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成为新杭州人。农民工诗人陈大明在谈话中说:对城市的融入,不单单是满足生活和需求,更渴望在城市拥有一个精神的栖息地,就像他在故乡一样。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权利的渴望,对公平享受城市公共文化资源的向往和表达,打动了现场主持人和嘉宾。

最美妈妈吴菊萍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栏目策划组特意邀请伦理学家、吴菊萍所住社区主任、小区保安、热心居民等数十人一起。把救人事件作为新闻由头,从城市化进程中因居住方式改变所引发的邻里关系之变这个角度切入,探讨在构建良好和睦的社区邻里关系时,建设健康的社区文化是何等有意义,让市民百姓在与专家的互动过程中,对“我们价值观”的核心词——“和谐”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充分阐述,对激发市民百姓们生发更为强烈的向善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最美精神”的传扬做了铺陈。

可以说,访谈节目会永远存在,而且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出精品的可能,因为每个时代有新的社会问题和养料。只要寻找到当下最需要宣泄的社会情绪,最需要抚慰的心理,最需要寄予的力量,以真诚的、谦卑的、有价值观的态度和千千万万个人对话,访谈节目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以长青。用前沿理论视角透视社会发展趋势,很多时候会把一个话题从冷门带到热门。这也印证了周和平先生的话:“有些很热的东西并不是人们内心真正关注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钱塘论坛》希望成为一个关注受众内心的栏目。

之二,精准定位,扎根城市

根据不同的受众,谈话节目也划分细分为新闻时政类谈话节目如《面对面》、财经类谈话节目如《对话》、娱乐类谈话节目如《天天向上》等,这也在接受这一维度上决定了一档常青节目的取胜之道在于特色。比如在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趋于平民化之时,《对话》却义无返顾地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将目标受众定位为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聚焦于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等成功人士,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思想的对话平台。

《钱塘论坛》栏目 “高端解读热点”的定位,也将目标受众锁定为“文化水平较高、关心热点、关注民生”的群体。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杜维明、浙江大学老校长潘云鹤、中央美院老校长潘公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作家刘心武等一批文化知识精英纷纷成为节目嘉宾,而节目的选题则深深扎根杭州这座城市。

2004年,《科学发展观和杭州未来发展》《加快融入大都市》《优化一流投资环境》《构筑人才高地》《缅怀伟人嘱咐 发展杭州旅游》《加强执政能力 创新管理机制》和《和谐创业》等一批节目渗透着时代烙印和杭州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此后,节目的呼吸与杭州这座城市的脉搏坚持同频共振,《建设现代服务业》以下城区要打造杭州的商务中心为蓝本,探讨推进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住房保障体系》就杭州经济适用房在分配过程中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成功经验,探讨完善杭州住房保障体系;《感应动漫脉搏》,在中国首届动漫节之际,邀请高新(滨江)区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就推进杭州动漫产业发展进行探讨;《擦亮运河文化品牌》,围绕“运河文化”品牌的重塑,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阐述文化力在创建文明名城建设中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创新谈》中,著名社会学专家郑杭生着重对 “杭州经验”和“上城模式”进行分析,肯定这些是中国经验的亮丽篇章,并对今后杭州社会管理创新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社区管理创新路》中,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的分层分类管理经验进行总结,真正把社会管理创新精神落实到基层社区管理中。

《钱塘论坛》深度参与浙江省地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国际化研究”论坛

2012年,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与《钱塘论坛》所属的杭州文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在这一年,栏目组围绕杭州城市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剖析。如《杭州,如何转型升级?》立足于杭州市经济发展现状,对经济转型、产业发展提出独到见地;《说说十大产业》针对支柱性产业发展,对如何培养和留住产业创新人才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文化创意产业的冷思考》则客观冷静地分析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邀请一批国内外文化产业研究领域内顶级或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论坛中,制作播出《文化如何向外走》、《胡玫谈影视文化》、《拍卖业的文化影响力》、《收藏的价值》等多期节目,为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2015年中国城市学年会期间,杨德广校长接受《钱塘论坛》专访,谈“城市教育”

2016年中国城市学年会期间,原美国纽约规划局长饶及人接受《钱塘论坛》专访,谈“城市规划”

2017年中国城市学年会期间,浙江中医大学副校长郭清教授接受《钱塘论坛》专访,谈“城市医疗”

2018年,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与文广集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年的中国城市学年会,《钱塘论坛》如往年一样进驻新闻中心,在城市学图书馆中一口气访谈了6位嘉宾。

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刘嘉教授是第一位受访嘉宾,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哲学博士的他,研究对象是客体识别的神经网络(Brain Imaging)、遗传、环境的调制(Nature versus Nurture)与成长发育(Development)的关系、与智力(IQ)的关系,话题从“钱学森之问”到领导力、创新力、设计力、抗压力等综合能力培养的中外教育比较;人工智能于教育发展的价值判断;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如何力量相协……     

浙江中医大学副校长郭清教授,连续四年在年会新闻中心作客,每一次对话的主题是同一个——治未病与健康保健,但交流的内容却是大相径庭,从最早的积极呼吁改变“重医疗、轻保健”现状,到 “如何进一步做好全面保健工作”,再到“大力培养保健人才队伍”,渐渐发展到“整合保健服务”系统。

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中心副主任代涛博士的对话,一开场主持人就说:“您能接受这个访谈让人有点意外,医疗改革话题一直比较敏感,通常受访者会担忧访谈内容被后期编辑断章取义,与原意表述面目全非。“代涛说:“的确是,我们接受这个话题的采访是很谨慎的。”两人交谈的开场是从 “同意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失败这个说法?”代涛态度坚决地说:“这个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主持人说:“那您也不会同意‘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是完全成功的’说法吧?用改革还在路上的表述更为准确些,对吧?”当访谈的问与答双方状态都调适到“客观时”,任何话题都容易进入到恰倒好处了,于是节目中观众看到了分级诊疗在全国各地的推进情况。对“医共体”发展趋势的实事求是预测……

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滋长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向往意识,要求新闻媒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论和准确的前景预测,给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视角空间,去“影响人”、“引导人”,这便是“前瞻性”。媒体的基本特征是 “新”,而新闻的“新”不仅表现在事实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揭示出新的思想观念 ,甚至是“超前”观念,扎根城市,对话才有了价值。

之三,多元化发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指出:很多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但货币仍然是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收视率同样是电视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其实,金钱并非万恶之源,贪婪和假币才是万恶之源;同样,收视率也不是电视的万恶之源,唯收视率和假收视率才是万恶之源。由于广告商、电视节目管理、电视频道运营的需要,收视率成为电视发展的标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收视率推动了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更加贴近观众、满足观众需要.也为广告商提供了判断电视节目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收视率参照的单一性,电视台、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以观众规模最大化为目标的电视评估的唯收视率化,也带来了电视节目为了追求节目关注度、吸引观众眼球而过度娱乐、而哗众取宠、而迎合低级趣味、而追求感官刺激等等令人担忧的趋向。

参考BBC的“欣赏指数”,《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通过全国35城市3500位年龄在16周岁以上、学历专科以上的观众的抽样调查,从愉悦程度、健康程度、品位程度、启迪程度四个维度,获取了观众对40多个上星频道所选送的144个文艺(文化)栏目的主观评价。在这份报告中,《杨澜访淡录》(东方卫视)、《解密》(深圳卫视)、《档案》(北京卫视)等文化专题类节目名列前茅,而一些收视率比较高的电视节目在这个指数排名中,地位明显下降,比如湖南卫视的多档高收视率节目只有《天天向上》在排名上进入了央视和地方卫视综合排名的第71位。不管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否一定正确,但对电视节目价值的科学系统评估应重新审视已成必然,反思唯收视率的单一评判,反思广告收入作为衡量节目价值的偏颇独断,应该是传媒业寻求多元化发展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基线。

即使是拥有上述漂亮数据的移动互联网视听应用,能够使用户获取信息的场景移动化、多样化、便捷化,但是时间碎片化和传受心态的随意化、情绪化、娱乐化会否让这个社会更浅薄?就经验而言,人们好像可以盯着五光十色的屏幕去“看”, 或者边做其他事情边伴随式地“听”, 似乎很难对着单调的画面专注地“听”,但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科学理论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借助于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性格、有语言、有表情的实实在在的“人”发出声音,让理论思考有一种人格化的魅力,恐怕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实现路径,是有一天用户真心诚意买单的最强理由。事实上,知识付费市场的增长似乎再次证明内容为王的规律,2017年,知识付费市场用户规模达到1.88亿人,较2016年的0.93亿人,增长了102.2%。

《杨澜访谈录》近年来推出了《人生相对论》、《人才相对论》、《风云际会——G20杨澜访谈录》,特别是在2017年,节目组历时一年,遍访5国20城,特别制作十集纪录片《探寻人工智能》并在爱奇艺上线,可以看作是在传媒产品维度横向层面的拓展。

2007年,《钱塘论坛》成立了工作室,充分发挥其运作平台的作用,广开门路、多方合作,用合作共赢的方式扩大资源整合的范围,做到项目拓展持续化、讲坛活动多样化、经费来源多元化,不仅定期输出节目,还通过与多方合办活动的方式,积极参与在杭城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继与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合作之后,《钱塘论坛》主创人员直接参与了《西湖论剑》活动的组织工作,对其中的《克林顿主题演讲》和《中国十大网商颁奖大会》进行了独家电视直播,2008年,《钱塘论坛》品牌与西泠印社艺术有限公司在西博会第三节印文化精品博览会期间合作了《西泠论印——印文化与产业化论坛》。

十年之后的2018年,《钱塘论坛》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为扎实。

中国伦理学会在浙江召开《伦理学的当代价值》主题年会,《钱塘论坛》电视论坛成为年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主持人开场提出:“今天中国伦理学的研究何时可以从事后经验性总结的‘坐而论道’扩展为对实践具有指导价值的前瞻性指南?”在前期精心策划的问题引导下,最后形成了伦理学研究可以切准“做伦理学”的视角,后来也成了2019中国伦理学会研究工作的重点。

与浙江财经大学合作的浙江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钱塘论坛》抛出了大学生的竞赛作品如何能给乡村实际工作带去真正价值?今天的大学教育模式该如何适应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这些捅破窗户纸式的提问,引得许多台下的乡村干部从听众变成了参与者,不做论坛会议的低头者,而是从经验实践和现实体会与大学生们交流互动。

《钱塘论坛》深度参与首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

《钱塘论坛》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年会“中国艺术管理教学论坛”,钱塘论坛带去了“创意的特质究竟是什么”、“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瓶颈”、“大型盛会活动的管理艺术”等一系列话题,与这个领域的各路专家以专访形式开展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以对话的方式品读文创前沿思想。

《钱塘论坛》深度参与中国(钱江)养老产业发展论坛

结 语

就视频化的城市传播而言,在杭州这座城市,除了《钱塘论坛》,杭州文广集团的“我们圆桌会”、“民情观察室”、“今日关注”,杭报集团杭州网的“杭网议事厅”都是多年来杭州这座城市开展四界联动(知识界、媒体界、行业企业界、党政界)、群策群议的实践者;在理论研究领域,2018年,由浙江大学、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城市品牌杭州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现场来自政府、学界、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与会,共商城市品牌塑造和传播的战略大计。就在今年3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抖音,在浙江大学共同举办了“短视频时代的城市文化传播与城市美学”主题研讨会……

传播媒介的样式和形态或许革故鼎新,传播的价值和意义却是历久弥新。正如詹姆斯·W.凯瑞(James W.Carey)在《作为文化的传播(Communication as Culture)》一书中对于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produced)、维系(maintained)、修正(repaired)和转变(transformed)的符号过程”。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

2.从《女性领袖人物系列专访》看访谈节目生与死

3.重建中国电视节目价值评估体系——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栏目欣赏指数调研报告

4.对地方台谈话节目的一点思考

5.传播学视角下电视谈话类节目社会功能分析

6.当下电视访谈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7. 城市访谈节目未来升级路径探析

8. 谈话节目: 历史的现场直播

杭州文广集团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钱塘论坛》栏目组为此文贡献了资料

供稿、审核:蔡峻

  作者:  编辑:陈俊男